课程思政视野下《诗经·关雎》写作艺术探讨
发布时间:2022-01-01 04:47
"课程思政"理念衍生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具体指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其他概念、学科相融合的过程,目前在诸多教育相关领域被广泛应用。基于当下倡导的协同育人原则,新时期文学阅读与写作训练中,教育工作者开始将视野集中于"课程思政"理念,试图由"课程思政"视角出发,推进文学写作艺术的研究解读,从而达成更深层的艺术解构目标。本文以《诗经·关雎》为例,针对性探讨"课程思政"视野下该作品所运用的写作艺术,以期为文学艺术教育的优化提供相应参考。
【文章来源】: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0,19(16)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一、“课程思政”的基本概念与建设意义
(一)“课程思政”的基本概念。
(二)“课程思政”的建设意义。
二、“课程思政”视野下《诗经·关雎》的写作艺术解析
(一)探究人与自然的本质关系,呈现美学力量。
(二)发掘人文社会的精神要素,剖析情感特点。
(三)构建现实环境的审美形态,强调统一和谐。
三、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情礼交融:诗经《关雎》与《鹊巢》的对比读解[J]. 李琳.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9(10)
[2]中国古诗的“开放场理论”——论《诗经》阐释实践蕴含的开放诗学[J]. 顾明栋.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3]音乐、民俗视角下的《诗经》研究——以顾颉刚的《诗经》民俗学阐释为例[J]. 何昆.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9(05)
本文编号:3561650
【文章来源】: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0,19(16)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一、“课程思政”的基本概念与建设意义
(一)“课程思政”的基本概念。
(二)“课程思政”的建设意义。
二、“课程思政”视野下《诗经·关雎》的写作艺术解析
(一)探究人与自然的本质关系,呈现美学力量。
(二)发掘人文社会的精神要素,剖析情感特点。
(三)构建现实环境的审美形态,强调统一和谐。
三、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情礼交融:诗经《关雎》与《鹊巢》的对比读解[J]. 李琳.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9(10)
[2]中国古诗的“开放场理论”——论《诗经》阐释实践蕴含的开放诗学[J]. 顾明栋.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3]音乐、民俗视角下的《诗经》研究——以顾颉刚的《诗经》民俗学阐释为例[J]. 何昆.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9(05)
本文编号:35616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561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