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论贾平凹小说乡土意识的演变

发布时间:2017-05-13 20:24

  本文关键词:论贾平凹小说乡土意识的演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文坛一位影响较大的作家。他的小说中乡土意识蕴含着对社会的思考。贾平凹小说的乡土意识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不断地演变。在贾平凹小说乡土意识演变的过程中也体现出他小说内涵的丰富性。对贾平凹小说乡土意识的演变进行研究可以深层次理解他小说的价值。本论文通过分析贾平凹不同时期的创作背景和小说作品,探索贾平凹小说乡土意识演变的原因和内涵。本文分三个部分来阐述这一演变。第一部分讲述贾平凹小说乡土意识的萌发。这部分通过对贾平凹农村的出身背景、农村生活以及“商州系列”小说的研究,分析贾平凹小说乡土意识萌发的原因及过程。这一时期贾平凹小说乡土意识的内涵表现为纯粹乡土的构建,赞美的是乡土文化的质朴。第二部分论述90年代贾平凹小说乡土意识在城市化影响下的演变。它是一种过渡式的演变。这一部分分析的是城市生活、城市文化如何促使贾平凹小说乡土意识进行演变。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的碰撞是他的小说乡土意识演变的根本原因,表现为乡土的离去。这一阶段开始贾平凹小说中纯粹的乡土在淡化,反映出的是城市的商业文化对农村的影响。这是贾平凹小说乡土意识的一个过渡,即80年代形成的纯粹乡土向城市文化渗入的乡土演变。第三部分阐述在新世纪贾平凹小说乡土意识的演变。首先这一部分分析贾平凹小说乡土意识演变的背景和原因。其次是分析贾平凹小说乡土意识失落表现的乡村困境。最后是分析贾平凹小说乡土意识中乡土文化的衰落和在新世纪演变的方向。这一时期贾平凹小说乡土意识演变到一种回归状态,表现出失落的状况。这种演变表现的实质是纯粹乡土的消失,乡土文化走向衰落。贾平凹小说的乡土意识也是融入对历史和时代的思考当中。贾平凹小说中乡土意识的演变是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思考的结果,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每一个阶段的演变都体现了贾平凹对社会发展的剖析。同时这种乡土意识的演变也不会停止,将会随着贾平凹小说创作的探索延续下去。
【关键词】:乡土意识 商州 城市 演变 贾平凹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4
  • 1.1 贾平凹小说研究的整体状况8-11
  • 1.2 贾平凹小说乡土意识研究状况11-12
  •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12-13
  • 1.4 本文的主要观点、研究的难点和创新之处13-14
  • 2 乡土意识的萌发14-20
  • 2.1 农村出身的背景14-16
  • 2.2 农村的启发16-17
  • 2.3 成名于商州的书写17-20
  • 3 乡土意识的过渡20-32
  • 3.1 城市的积淀20-24
  • 3.1.1 城市的思考20-22
  • 3.1.2 乡村视角的城市22-23
  • 3.1.3 《废都》的影响23-24
  • 3.2 城市文化与乡土文化的碰撞24-27
  • 3.2.1 城市与乡村的徘徊25-26
  • 3.2.2 乡土文化的固守26-27
  • 3.3 乡土的逃离27-32
  • 3.3.1 隐没城市27-28
  • 3.3.2 离去的《高老庄》28-32
  • 4 乡土意识的回归32-51
  • 4.1 农村新世纪的沉寂32-37
  • 4.1.1 社会转型的冲击33-35
  • 4.1.2 都市的召唤35-37
  • 4.2 乡村的困境37-42
  • 4.2.1 人与自然的失衡37-39
  • 4.2.2 传统的沦落39-40
  • 4.2.3 土地的背离40-42
  • 4.3 乡土的挽歌42-51
  • 4.3.1 纯粹乡土的黄昏42-44
  • 4.3.2 《秦腔》的立碑44-46
  • 4.3.3 大乡土时代46-51
  • 结语51-52
  • 参考文献52-56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56-57
  • 后记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费秉勋;论贾平凹[J];当代作家评论;1985年01期

2 雷达;;模式与活力——贾平凹之谜[J];读书;1986年07期

3 吴景明;;《怀念狼》:人类生存困境的生态思考[J];文艺争鸣;2011年03期

4 费秉勋;;贾平凹三部中篇新作的现实主义精神[J];小说评论;1985年02期

5 董子竹;;成功地解剖特定时代的民族心态——贾平凹《浮躁》得失谈[J];小说评论;1987年06期


  本文关键词:论贾平凹小说乡土意识的演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35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635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3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