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的文学思维探析
发布时间:2017-05-14 05:12
本文关键词:《文心雕龙》的文学思维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文学思维是作家在创作活动中的具体运思,它所概括的不仅是一种或多种形式的思维方式,而且是一个整体的、动态的思维运作过程。《文心雕龙》的文学思维也是这样,它既包括多元思维方式的综合基础,也包括对文学思维运作过程的具体展开。从兼顾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两方面因素的角度,文学思维的探讨至少要从思维结构、思维状态、思维体验三个方面展开。本论文以如上三方面为内在逻辑之纲,分别从横向的思维解析、纵向的运思进程方面阐释刘勰的文学思维体系;从比较的立场上探讨其特色和影响。 《文心雕龙》文学思维的总体状况,从思维结构的意义上,表现为思维主体性的提升,使“情”的感性色彩增强和其文学本体意义确立,达到主客体因素的交融、和谐;从思维状态的意义上,表现为思维关系状态的物我合一、直观超越的整体性显现,及思维要素内部的整体性深化状态;从思维体验的意义上,表现为思维运作过程和思维成果的创造性体验,及自然、高效、有感染力的体验升华。 《文心雕龙》文学思维的运思过程,包括发生、运构和物化(文本化)三个阶段。文学的发生思维,是主体与外物交流感应的过程。刘勰创造性地发展了传统“物感说”,提出了心物赠答的感物思维。在感物思维过程中,物成为有生命的对象;人具有了更多的能动性和审美的自觉性;心与物形成了往复互动、双向交流的感应思维状态。在感物思维中,主体情感更加真挚和投入,同时,创造性思维机制打开,在头脑中形成纷繁多变的联想之“象”。文学的运构思维,是继发生意义上的感物思维后的思维阶段和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在主体的头脑中展开,对作家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家既要有虚心静气、静鉴凝神的精神状态,,又要有博学多识、斟酌研阅的才能。在此基础上,作者延续和推进感物阶段的思维状态,综合运用想象等多种思维方法,对联想之“象”进行加工整理,创造一个新的想象之“象”或“意象”。这个创造性的“意象”身上,体现着不限身观的超越性,又包含着作者深切的情感。文学的物化(文本化)思维,是作家创作思维运作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在思维结构上是对内在情感和“意象”的外化,是作家运用语言文辞将情感和意象抒发和描画出来的过程。其在思维形态上表现为“切象”与“切情”相统一,“情貌无遗”“拟容取心”的过程状态。在思维体验上,“风清骨峻”“复意卓绝”,都既是一种过程性的思维体验概括,又是一种思维成果意义上的体验概括。 《文心雕龙》文学思维的特色和影响,是立足于比较的立场上做出的阐释。从中西比较的意义上,心物互感的感物思维、心驰神游的神思思维、形神兼备、的物化思维,分别显现出了文学思维的民族特色;从时代先后的比较上,刘勰的文学思维理论和思维范畴,均在后世得到了一定的传承和发展,这些都是《文心雕龙》文学思维的影响表现。
【关键词】:《文心雕龙》 文学思维 思维结构 思维状态 思维体验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6.2
【目录】:
- 目录4-5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绪论9-15
- 一、 本选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9
- 二、 本选题的研究现状9-12
- 三、 本论文的总体思路和研究方法12-13
- 四、 《文心雕龙》文学思维的概念界定13-15
- 第一章 《文心雕龙》文学思维的总体解析15-26
- 第一节 主体性的提升与思维结构的和谐15-18
- 第二节 整体性的显现与思维状态的深入18-22
- 第三节 创造性的活跃与思维体验的升华22-26
- 第二章 感物:文学发生思维26-44
- 第一节 “物感”到“感物”26-29
- 第二节 感物思维中的“物”与“心”29-35
- 第三节 情以物兴、物以情观的思维状态35-40
- 第四节 触兴致情、联类不穷的思维体验40-44
- 第三章 神思:文学运构思维44-62
- 第一节 “神思”的运用和意涵界定44-47
- 第二节 秉心养术的思维运作条件47-52
- 第三节 神与物游、神用象通的思维状态52-56
- 第四节 千载万里、字笑声泣的思维体验56-62
- 第四章 情辞:文学物化思维62-76
- 第一节 辞以情发、窥象运斤的思维结构62-66
- 第二节 拟容取心、以少总多的思维状态66-70
- 第三节 风清骨峻、复意卓绝的思维体验70-76
- 第五章 《文心雕龙》文学思维的特色和影响76-88
- 第一节 《文心雕龙》文学思维的民族特色76-81
- 第二节 《文心雕龙》文学思维的延续发展81-88
- 结语88-89
- 参考文献目录89-9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93-94
- 致谢9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建中;;玄览·神思·妙悟——中国古代艺术思维论[J];江苏社会科学;1992年02期
2 朱志荣;;《文心雕龙》的意象创构论[J];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3 徐季子;;《隐秀》篇臆札——《文心雕龙》散论[J];宁波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4 孙蓉蓉;;山水诗与“物色”论[J];求是学刊;2007年06期
5 蒲友俊;“感物”与“观物”──兼论山水诗的产生[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6 张节末;比兴、物感与刹那直观——先秦至唐诗思方式的演变[J];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04期
7 李健;;“神思”的时空意义[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年07期
8 寇效信;“神思”与形神之辨——对刘勰“神思”论心理机制的考辨[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9 周汝昌;陆机《文赋》“缘情绮靡”说的意义[J];文史哲;1963年02期
10 周振甫;刘勰论物色[J];文艺理论研究;198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亭渊(Yoe Jung Yoen);魏晋南北朝文论之物感说[D];北京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文心雕龙》的文学思维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43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64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