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第二语言的差异分析及对策(2)

发布时间:2014-07-24 11:31

  通过以上对第二语言习得者个体因素差异的总结分析,使我们对第二语言的教学方法有了更多的领悟。任何人都不应当忽视个人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这直接关系到第二语言教学的效果。现针对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个人差异因素,提出如下的对策:

  第一,以学习者为主体,注重语言交际化。从学习者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制订出课程计划,确定教学内容、教材和教学方法,教学应以学习者为主体,选择适合学习者需要的语言交际活动。克拉申(Krashen)研究成果表明,成年人仍然具有自然吸收能力,这一研究为我们对外汉语的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尽量模拟并创设适合于学习者习得的环境。乔姆斯基(Chore.sky)认为,语言行为只能用人的天生能力才能解释得通,人具有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乔姆斯基的理论让我们应更多关注学习者,善于发掘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创造条件促进学习者“语言习得能力”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多重视学习者的习得能力,要尊重、信任学习者,发挥他们的创造性。语言习得理论改变了我国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习者为主体,这就启示我们教学汉语要在“用中学”“做中学”“体验中学”,实现语言教学交际化。_4J第二,对待学习者的语言输出要合理。如何对待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输出,一直存在着分歧,一种观点主张在学习者语言输出时一出现不正确的表达立刻就应给以纠正,这样的结果常常是使学习者不敢表达,严重影响语言能力的培养。另一种观点主张在学习者语言输出时完全不纠,这种观点也不妥,因为有的语言输出错误会完全影响到交际,甚至产生误解。上述两种观点都欠妥当,对学习者语言输出适当的方式应该是:学习者在语言输出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出现错误,如果不影响到交际就不必过分苛求,不必急于打断,急于纠正,以免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削弱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因为学习者在语言交流中,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的语言行为进行纠正,从而不断向正确的目的语靠拢。

  第三,给学习者可理解语料的输入。可理解输入是指学习者听到或读到的可以理解的语言材料,这些材料的难度应该稍微高于学习者目前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克拉申(Krashen)的可懂输入理论就 是很好的阐释。他把当前的语言知识状态定义为i,把语言发展的下一阶段定义为+1。这样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属于i+1水平的语言材料时,才能对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而i+0则对学习者提高语言能力没有什么作用,i+2、3、4等则表示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材料过难、过深,学习者无法接受,因此对语言学习也无大作用。克拉申的这个概念与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Lev Vygotsky)提出的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相似。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的语言材料应该是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这样才能通过学习者的努力使语言能力提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跳一跳采到果子”。因为语言输入的作用就是激活大脑中的习得机制,而激活的条件就是恰当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克拉申(Krashen)还强调,语言使用能力如口语,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接触大量的可理解语料之后自然获得的,并且同样也能获得必要的语法。可见,教师应最大限度地让学习者接受尽可能多的可理解的语料。

  第四,增加目的语文化的介绍以培养兴趣、激发动力。学习汉语必须同时掌握一定的目的语的文化知识。在语言学习中,尤其是交际中如果离开了目的语的文化内涵,那么语言学习是不会成功的。在教学中增加对汉语文化的兴趣,教师应根据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和语言习得的规律,模拟、创设贴近学习者生活实际的情景,融入目的语语言表达习惯,生活习俗。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实物、肢体语言等展示目的语文化特色,在目的文化氛围中借助画面、动作和声音渲染,激发其学习兴趣。

  学习者希望学到的是生活中有实用价值的知识,学有所用,这才是他们最感兴趣的。所以,对语言的教学不应只重知识,更应该重视应用,注重让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够学到目的语的文化风俗,学习地道的目的语。成功的语言教师就是要努力把有代表性的中国的传统文化渗透到语言的教授之中,这将使学习者从中感受到汉语的魅力,其乐无穷。

  第五,因人而异,分级教学。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初始就将学习者按各人的能力特征分班或分组,然后结合不同组别学习者的特点提供适当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由于学习者个人能力不同,学习速度必定存在差异,要根据这些差异制定出不同的教学计划,以适应不同学习者的特点。对个别学习存在困难的学习者,还可为其单独提供咨询和辅导,帮助学习者掌握适当的学习策略,以使其更快 地掌握所学语言知识,获得语言交际能力。

  综上所述,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个体差异因素对学习者第二语言的习得有极大影响,当然在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中,除了个体差异因素外,还有社会、环境、文化、观念等诸多因素。第二语言习得的这些个体差异因素对我们的启示在于: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因素,重视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兴趣,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尤其是应重视设置情境进行教学来激发学习动机;教学环境中注重实现语言教学交际化、生活化,学到可交际的实用的语言。



本文编号:49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4927_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8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