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徐则臣小说创作论

发布时间:2017-07-05 16:11

  本文关键词:徐则臣小说创作论


  更多相关文章: 徐则臣 文学 小说 创作 时代性


【摘要】:徐则臣是中国当代文坛极富盛名的一位作家,自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文学创作以来,徐则臣以家乡苏北地区淮安“花街”为原点,以生活地北京为支点,构建自己的文学版图。“花街”——精神的原乡和故乡,从这里出发,徐则臣的笔下流淌出一个个关于运河、花街、青石板路的故事,展示了苏北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赋予他的作品浓郁的地域气息和人文气息。北京——出走的生命,漂泊的灵魂,离乡在外的北京学习和生活经历,使徐则臣对漂泊的生命有深切体验,他的另一部份小说,通过写“京漂”,揭示出生存之艰和漂泊之苦。“京漂”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汇聚了徐则臣的个人生活经验,也是他从故乡出走,面向外部陌生世界时的观察、体悟、倾诉与独特文学表达。徐则臣的小说创作有几个特点,一是注重时代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二是具有自己独特的创作个性;三是在时代的感悟、生命探寻和社会现实的思考上具有相当的深度。
【关键词】:徐则臣 文学 小说 创作 时代性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论 徐则臣的创作、主要作品以及研究现状6-11
  • 第一章 成长与漂泊的二重变奏11-37
  • 第一节 徐则臣小说创作题材与主题11-22
  • 第二节 京漂主题的当代意义22-30
  • 第三节 怀乡主题的独特书写30-37
  • 第二章 个性化的生命体验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37-57
  • 第一节 生命体验的文本观照37-44
  • 第二节 徐则臣作品的艺术特点44-57
  • 第三章 创作个性与时代性的合二为一57-69
  • 第一节 徐则臣小说的创作个性57-62
  • 第二节 徐则臣小说创作的时代性62-69
  • 结语69-71
  • 参考文献71-7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75-77
  • 致谢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徽昭;;飘泊者穿过中国——评徐则臣小说《跑步穿过中关村》[J];小说评论;2007年S1期

2 郑兴;;论徐则臣的“北京系列”小说[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吴俊;;徐则臣小说简评[J];小说评论;2009年04期

4 张丹;;殊途与归途——徐则臣小说中的“京漂”一族[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3年01期

5 徐则臣;邓如冰;;徐则臣:城市是我小说的重要主人公[J];西湖;2013年12期

6 夏泽奎;;论徐则臣的小说创作[J];山西文学;2009年07期

7 ;徐则臣作品要目[J];百花洲;2009年06期

8 张娜;;论徐则臣“京漂”小说中女性形象[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2年08期

9 刘涛;;上下求索——徐则臣论[J];西湖;2013年06期

10 杨春雪;;试论徐则臣小说的语言特色[J];当代文坛;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墨波;徐则臣:小说在故事停止之后才开始[N];文艺报;2013年

2 李昌鹏;徐则臣《轮子是圆的》难以捉摸的魅力[N];文艺报;2011年

3 杨庆祥;轻的或重的[N];文艺报;2014年

4 郭艳;徐则臣:一个中国青年智识者的自白[N];北京日报;2014年

5 黄相宜;烟火花街,人间北京[N];文艺报;2013年

6 徐则臣;徐则臣:“70后”作家的尴尬与优势[N];文学报;2009年

7 徐妍;“新生代”作家需要增强经典意识[N];文艺报;2010年

8 李浩;从阅读出发,从经典出发[N];文艺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傅小平;好小说应该是多解的[N];文学报;2006年

10 陈涛;徐则臣小说论[N];文艺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肖珩;漂泊与怀乡——徐则臣小说简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施华美;沉默与突围:“70后”作家创作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3 姜金丽;漂泊·怀乡·救赎—徐则臣小说一个侧面的解读[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4 车广微;徐则臣小说创作论[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5 钟娟;徐则臣小说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焦婕;新世纪文学背景下徐则臣小说创作论[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7 张建英;论徐则臣小说的成长主题[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226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5226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b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