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无意识叙事:莫言文本的民族寓言

发布时间:2017-07-26 19:16

  本文关键词:无意识叙事:莫言文本的民族寓言


  更多相关文章: 莫言 无意识叙事 民族寓言


【摘要】: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坛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其于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他的文学成就又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峰。莫言出生于深具儒家文化传统和神话文化传统的齐鲁大地,青少年时代又经历了中国巨大的政治变动和社会变迁,独特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人生经历,使他的创作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莫言的文本有着多种叙事方式,无意识叙事即是其中之一。无意识叙事是一种特殊的叙事方式,是作家心中无意识的一种观念表达。政治无意识理论认为,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体现为政治的存在,表现为社会制度、政治学说和种种文化因素,这种意识形态构成了对人们深层无意识的压抑,形成了以中华民族所承受的战争与动乱灾难记忆转化的无意识语言。莫言的文学世界即是受这种无意识形态的影响而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审美情感的再现,其文本所隐含的深层次内涵即是对民族忧患的关切,他所表现的观念是对社会历史与现实的独特想象。莫言的文本具有多重的含义,民族寓言是其中一个重要内涵。民族寓言来源于詹姆逊的第三世界民族寓言,第三世界民族寓言的核心是以本土化的象征与想象表达对民族生存的感悟。莫言文本的民族寓言是出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忧患所形成的历史记忆,这种记忆成为了一种无意识叙事,是一种对中华民族历史的寓言式表达。本文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以詹姆逊的政治无意识理论为解读方法,深入解读莫言的无意识叙事方式,挖掘出文本所隐含的民族寓言,从而揭示莫言创作的动机和因缘。在无意识理论支撑的前提下,本文还引入福克纳和马尔克斯等西方作家的文本,与莫言的文本进行对照分析,从侧面验证莫言文本中所隐含的民族寓言。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解读莫言文本的无意识神话叙事,深入解读神话这种作为民族寓言特殊载体的艺术方式;第二章解读了莫言文本心理叙事的无意识思维,并且透过心理叙事的分析,解读了个体的孤独性所映照出的民族的孤独性;第三章聚焦分析了莫言文本中家族历史的无意识叙事,探讨了一个家族可以作为一个民族的缩影;第四章侧重解读了莫言文本中本土化叙事的无意识性,探讨了莫言的本土化叙事策略和本土化叙事中的民族寓言。论文并没有刻意追求理论建构,而是通过对文本的深入分析,多层次的呈现莫言文本的无意识叙事方式,力求还原莫言文本中所隐含的民族寓言。
【关键词】:莫言 无意识叙事 民族寓言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绪论9-14
  • 第一节 选题源起9-11
  • 第二节 莫言及其创作11-12
  • 第三节 选题意义和研究现状12-14
  • 第一章 无意识神话叙事14-22
  • 第一节 神话叙事思维14-16
  • 第二节 幻觉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16-19
  • 第三节 神话,民族寓言的载体19-22
  • 第二章 无意识心理叙事22-31
  • 第一节 儿童心理叙事22-25
  • 第二节 意识流25-28
  • 第三节 人的孤独,民族的孤独28-31
  • 第三章 无意识家族叙事31-39
  • 第一节 根深蒂固的家族观念31-33
  • 第二节 文学地理的形成33-36
  • 第三节 家族,民族的缩影36-39
  • 第四章 无意识本土化叙事39-47
  • 第一节 莫言的本土化叙事策略39-42
  • 第二节 本土化叙事的无意识表现42-44
  • 第三节 本土化叙事中的民族寓言44-47
  • 结论47-51
  • 第一节 莫言文本的无意识叙事47-48
  • 第二节 民族寓言的表达48-51
  • 参考文献51-56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56-57
  • 致谢57-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温伟;;论莫言与福克纳的家族历史小说[J];电影评介;2006年23期

2 赵丽萍;董国俊;;从颁奖词看莫言小说的域外接受[J];甘肃社会科学;2013年04期

3 毕兆明;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谈魔幻现实主义对莫言的影响[J];呼兰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4 刘一静;李汶柳;;以《生死疲劳》为例谈莫言对马尔克斯的接受与发展[J];名作欣赏;2013年03期

5 陈春生;在灼热的高炉里锻造——略论莫言对福克纳和马尔克斯的借鉴吸收[J];外国文学研究;1998年03期

6 李贵苍;陈超君;;叙事的狂欢:莫言与格拉斯笔下的侏儒形象[J];中国比较文学;2014年04期



本文编号:5779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5779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a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