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与中国现代文学
发布时间:2017-07-30 12:10
本文关键词:“九一八”事变与中国现代文学
【摘要】: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在沈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而后快速占领东三省,使东北这块肥沃的土地沦为人间地狱,广大的东北民众开始了亡国奴的悲惨生活。“九一八”事变粗暴地打破了作家们相对平静的生活,作家正常的创作活动受到了强烈的影响,为了救亡图存,作家们不得不放弃他们对艺术的执着,以笔为旗进行抗日宣传。《申报》等进步报刊为抗日开辟专栏,以文学发起抗日救亡之大潮。大批有志青年积极投稿,创作出大量的抗日文学作品,造就了抗日文学的第一个大潮。虽然这部分文学作品在如今看来没有多少艺术性,甚至被认为“不能算作文学作品”,但是在当时却是有着巨大的鼓舞作用,应该受到重新审视。在早期抗日作品中,成就最高的当属东北作家群。“九一八”事变前后,东北流亡作家中的大部分人都身在故土,亲身经历了生灵涂炭、家破人亡的过程,对中国社会现状有着较为清楚的认识。他们是在饱受日寇的摧残,受尽亡国奴之苦后流亡关内的,他们对东北以及这场事变所带来的变化有着其他作家不具备的复杂感情,他们将东北民众的生存状况,东北农村前后的变化和觉醒者的反抗第一次真实地展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面前,把早期抗日文学作品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东北作家群也是抗战文艺的先锋战士,开创了抗日文学的先声。这场战争给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以及中国文化带来了近乎毁灭性的灾难。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在中西方思想文化的交融中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为新文化和新文学的建构,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九一八”事变之后,民族危亡压倒了一切,成为时代和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国难关头的危机时刻,五四以来提倡的“为人生、为艺术”的创作主张就显得不切实际。新文学运动受到了极大冲击,正常的发展道路受到干扰,被迫走上了一条曲折、艰辛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九一八”事变 东北作家群 抗日文学 民族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6.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1 绪论9-13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9-10
- 1.2 研究现状10-13
- 2“九一八”事变对作家的影响13-21
- 2.1“九一八”事变后社会各界与文艺界的反应13-17
- 2.2“九一八”事变对作家创作道路的影响17-21
- 3“九一八”事变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21-32
- 3.1 表现故土沦丧与同胞苦难21-23
- 3.2 抨击政府不抵抗,反思民众的麻木23-26
- 3.3 呼吁抗战的铿锵之声26-28
- 3.4 觉醒者的反抗与斗争28-32
- 4“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现代文学进程的影响32-38
- 4.1 东北流亡文学与沦陷区文学的产生32-36
- 4.1.1“九一八”事变之前的东北文学32-33
- 4.1.2“九一八”事变与东北沦陷区文学33-34
- 4.1.3 东北流亡文学的特点34-36
- 4.2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方向转变36-38
- 4.2.1“九一八”事变之前的中国新文学36-37
- 4.2.2 新文学被迫转向,中国现代文学格局改变37-38
- 5 结语38-40
- 参考文献40-43
- 附录A43-44
- 致谢4
本文编号:5941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594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