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生产体系及文化政治背景下的打工文学

发布时间:2017-08-01 01:30

  本文关键词:生产体系及文化政治背景下的打工文学


  更多相关文章: 打工文学 生产体系 生存体验 独特贡献


【摘要】:打工文学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代文坛别具风采的文学现象。也许尚缺乏足够的历时性和应有的审美创造功力的打工文学,在整体创作经验和水准上还难以与专业作家的创作抗衡,但它从产生到现在一直被热议不断,在很大程度上凸显了它在当代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整体性存在。打工文学为何会在这个时代产生?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流派它有何独特性?对当代文学有何前所未有的影响?尽管学术界对打工文学的创作本身已经给予了持续性的关注,也获得了可喜的研究实绩,但对其多种因素构成的打工文学的生产体系和复杂的文化政治背景还缺乏深入的窥探和深刻的诠释。本文紧扣论题分绪论和正文五章展开研究:第一章立足于打工文学的产生与命名过程,分析打工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与原因,揭示促进打工文学发展的深层原因。第二章分析和探讨打工文学的生产体系,论析深圳文化机构在打工文学发现过程中发挥的直接推动作用,进而对我国的作协体系在打工文学的语境下利用“范型”与“认定”等功能跨越、区别作家和打工者两者的身份进行了分析;第三章通过文本分析展示打工文学作为反映现实存在的文学形式所具有的话语特征,展现其因特殊的生存体验所赋予的与此前的中国文学不尽相同的创作品质,从而探讨打工文学特殊的价值追求;第四章针对打工文学本身在打工作者和专业作家的身份和姿态差距中,在真切鲜活的生存现场体验与难以抗衡专业作家的文学审美表达功力的冲突中所出现的扭曲和悖论进行了必要的学理分析,对打工文学作者和专业作家的身份悖论做出了尽可能切近实际的阐释,包括叙述底层的文学责任和专业作家的身份、叙述底层的艺术缺陷和专业作家的隔膜;对打工文学的文学性问题进行了具体论析,并认为打工文学有理由在特殊的生产机制中形成契合打工文学表达需要的新的审美原则,从而有效解决打工文学和文学性之间的矛盾。第五章论述打工文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流派,在拓展文学既有的表达领域、坚守文学关注普通人生存和命运的本质等方面给当代文学带来的独特贡献。
【关键词】:打工文学 生产体系 生存体验 独特贡献
【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6.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绪论8-11
  • 一、选题缘由8
  • 二、研究现状8-9
  • 三、选题的价值及意义9-11
  • 第一章 打工文学的产生与命名过程11-18
  • 第一节 打工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11-13
  • 第二节 打工文学兴起的原因13-14
  • 第三节 打工文学命名的过程14-18
  • 第二章 打工文学的生产体系分析18-23
  • 第一节 作协机制对打工作家的影响18-19
  • 第二节 对打工文学起到直接推动作用的各种主流因素19-21
  • 第三节 作协体制和作家职业化对打工文学的认定21-23
  • 第三章 打工文学的生存体验与价值追求23-34
  • 第一节 打工文学生存体验的创作特质23-31
  • 一、打工文学创作主体的双重身份24-26
  • 二、“在生存中写作”的在场体验26-27
  • 三、关注打工群体的生存际遇27-31
  • 第二节 打工文学独特的价值追求31-34
  • 一、改变“沉默大多数”被言说的历史31-32
  • 二、生存体验与文学关系的重构32-34
  • 第四章 打工文学本身存在的扭曲和悖论34-39
  • 第一节 打工文学与作家身份的问题34-36
  • 第二节 打工文学的文学性问题36-39
  • 第五章 打工文学对当代文学的独特贡献39-42
  • 一、拓展了当代中国文学的既有表达领域39-40
  • 二、为失范的文学表达提供了纠偏除弊之鉴40
  • 三、别样的文学风采呼唤价值多元的文学批评40-42
  • 结语42-44
  • 参考文献44-49
  • 致谢49-52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传真;曾曦;;“打工文学”为啥能一直在报摊畅销[J];中国职工教育;2008年04期

2 邓桥发;;从农民进城到“打工文学”的兴起[J];中国发展观察;2008年10期

3 彭学明;;在疼痛中苏醒和超越——深圳打工文学初探[J];理论与创作;2009年01期

4 张一文;;打工文学研究论略[J];成功(教育);2009年02期

5 周航;;“打工文学”主题谱系再探[J];理论与创作;2009年02期

6 武善增;;论“打工文学”创作的若干问题[J];文艺争鸣;2009年08期

7 敖荣祥;;对打工文学的再认识[J];文学教育(中);2010年07期

8 江腊生;;网络文化与打工文学的未来走向[J];理论与创作;2010年05期

9 马季;;“打工文学”的价值取向与发展方向[J];创作评谭;2011年01期

10 何轩;;打工文学的精神引擎——从《纪念碑》到《城市,也是我们的》[J];云梦学刊;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述卓;;现实关怀、底层意识与新人文精神——关于“打工文学现象”[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4)[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打工文学”并非文学的“打工”[N];中国文化报;2004年

2 策划 邓少玲 资料统筹 易贞 范明;打造“打工文学”品牌 促进社会和谐进步[N];中国文化报;2005年

3 燕 子;打工文学潮声再起[N];中国艺术报;2005年

4 ;为打工文学立言[N];深圳商报;2000年

5 深圳商报记者 刘树德;打工文学:1985年以来[N];深圳商报;2005年

6 黄开林;打工文学能否“潮声再起”[N];深圳商报;2005年

7 深圳商报记者 张贺敏;全国打工文学论坛在深召开[N];深圳商报;2005年

8 张贺敏;打工文学如何走得更好[N];深圳商报;2005年

9 张贺敏;再过20年,打工文学会怎样[N];深圳商报;2005年

10 实习记者 任志茜;打工文学:是否代表民工话语权[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航;打工文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2 吴娟;生产体系及文化政治背景下的打工文学[D];西华师范大学;2016年

3 宫睿哲;“打工文学”的制度生产及文化政治[D];北京大学;2011年

4 郑晓明;论当下的打工文学创作[D];沈阳师范大学;2007年

5 徐贵芬;论“打工文学”的生存书写[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超;新时期打工文学的精神世界探究[D];山西大学;2011年

7 蓝珍仔;当代“打工文学”创作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3年

8 王伟;打工文学中农民形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9 周跃;打工文学中的女性书写[D];延边大学;2012年

10 杨晶;城市化进程下农民工形象的自我书写与建构[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019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6019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0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