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龙小说“侠精神”的现代转化
本文关键词:论古龙小说“侠精神”的现代转化
【摘要】:本文以“侠精神”为主题,探讨古龙小说中这一概念的现代内涵及其转化方式。绪论部分解释了何为“侠精神”,揭示了“侠精神”实质上是个开放的概念。古龙小说对侠精神的现代转化,正是在时代语境、创作动机及文学传统三者的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其次,简述了何为“现代意识”。古龙赋予侠客人物以现代意识的基本手段在于将人物置于一个类似现代社会的意象空间中。本文认为,“侠精神”的现代转化是古龙小说创新当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此所展开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侠精神”得出进一步的认识。论文主体分为四部分:第一章主要探讨了古龙作品侠客形象所蕴含的现代法治观、人权意识以及世俗情调。古龙以划分权利义务、法律权威至上等现代法治原则,规范、补充江湖道义观;以对人的生命、尊严的维护及提倡男女平等来赋予侠精神新的内涵;以夸大侠客的世俗性,将侠精神引入利己与物质享乐之中,倡导及时行乐,进而消解在过去一度被神圣化了的大侠精神,塑造出有别于传统大侠的“侠之奇者”。第二章则从另一侧面分析了古龙小说侠客形象的现代意味,其思想意识反映了现代都市人的群体意识及心理需求。包括了类同于失落了精神信仰的现代人的“浪子”,在城市化和都市物质生活当中沾染病态的“侠士”,以及在大众趣味和商业机制操纵下诞生的“英雄偶像”。这三类形象暗示了侠精神体现在守持价值、探求意义。第三章则是从侠精神的核心内涵角度展开对古龙小说侠精神的解读。本文首先提出,侠义精神的核心不在于“义”而在于“拯救”。其次,在古龙作品中,侠精神的内涵不止于济世救人,更涉及到了心灵的自我拯救。从“救人者为侠”到“自救者亦为侠”,是古龙小说的应有之义。再者,将侠精神阐释为“自我拯救”,既是新文化运动以来武侠小说现代化道路的延续,也是对传统与现代人文精神的一种整合,同时符合古龙小说自身实际情况。第四章是对古龙“侠精神的现代性转化”的反思。古龙在对“侠精神”加以创新过程中,对传统与现代不同文化要素的诠释及权衡存在思虑失周之处,而其取法高雅文学来提升作品格调的方式也与通俗文学本身的特点有悖,必然使其陷入困境。在当下,武侠小说的发展呈现与上世纪不同的面貌。关于武侠小说如何适应时代挑战,本文认为,古龙的求新求变仍然为此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古龙小说 侠精神 现代意识 现代转化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7
- 绪论7-12
- 第一章 侠之奇者:法制、人权与世俗情调12-24
- 第一节 “道义观”的法制化12-16
- 第二节 现代人权意识的介入16-20
- 第三节 “侠气”的世俗化20-24
- 第二章 寂寞英雄:现代人精神症候写照24-34
- 第一节 浪子:精神空虚的旅客24-27
- 第二节 侠士:现代都市的病人27-31
- 第三节 英雄:大众造就的偶像31-34
- 第三章 侠者自救:现代人自我拯救意识34-46
- 第一节 拯救:“侠精神”核心内涵34-38
- 第二节 自我拯救:古龙武侠核心精神38-42
- 第三节 “侠者自救”的现代性意蕴42-46
- 第四章 古龙小说“侠精神现代转化”的反思46-55
- 第一节 求新求变,何德之衰46-50
- 第二节 当世之侠,何去何从50-55
- 结语55-57
- 参考文献57-60
- 致谢60-6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1-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维;;传统文化下古龙小说体现出的伦理效应[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年12期
2 朱锐;;试阐述古龙作品与酒的关联性[J];语文学刊;2011年10期
3 李军辉;;叛逃、抗争和困守——解读古龙作品中的女性形象[J];社科纵横;2005年06期
4 李军辉;;论古龙作品中的男权神话[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5 刘姬;;古龙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文学教育(中);2014年04期
6 王立;隋正光;;古龙小说复仇模式及其对传统的突破[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李军辉;;论古龙作品中的孤独意识[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2期
8 吕茭晨;;作家古龙研究综述[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10年01期
9 宋祖建;;古龙作品中的人性论[J];名作欣赏;2009年18期
10 柳龙飞;李芬兰;;论古龙作品中的漂泊主题[J];辽东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罗蕾;古龙武侠小说的故事形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2 景少峰;论古龙小说“侠精神”的现代转化[D];扬州大学;2016年
3 吴伟杰;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古龙酸甲酯的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4 宋俭;古龙地区深层断陷结构地震综合识别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5 曾丽芹;传承、解构与创新[D];海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474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647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