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鲁迅对庄子的另类叙述

发布时间:2017-08-09 22:10

  本文关键词:鲁迅对庄子的另类叙述


  更多相关文章: 庄子思想 鲁迅思想 诗学传统 传统士大夫 双重关系 审美意识 施蛰存 第三种人 戏仿 西方哲学


【摘要】:鲁迅因对尼采的发现而走近庄子,这双重关系使他与二者有着多维结构的纠缠。他一度亲近庄子的文章,又拒绝庄子遗产的世俗化。绕过传统士大夫以词章之学描述庄子的旧路,鲁迅通过西方哲学来重新理解古典传统。他在作品里嘲笑道家思想面对现实问题时的尴尬。这种批判有着尼采的影子,也是对卢那察尔斯基文本的戏仿,背后是俄国诗学的余影。鲁迅远离庄子的过程,也是告别浪漫主义诗学传统的过程,他把殉道感和搏击精神引入自己的世界,形成一种新的审美意识。此外,鲁迅对庄子遗产的另类叙述,深含着对新的知识阶级的渴望。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庄子思想;鲁迅思想;诗学传统;传统士大夫;双重关系;审美意识;施蛰存;第三种人;戏仿;西方哲学;
【分类号】:I210
【正文快照】: 一鲁迅对庄子的态度似乎不能以通常的逻辑来描述。郭沫若第一次系统阅读鲁迅的作品时,就发现了鲁迅与庄子的深切关联。他那篇《庄子与鲁迅》(1)以诗人的视角发现了鲁迅词语库中庄子的成分,使得二者之间的关系被一点点打捞出来。不过,鲁迅文章对庄子词语的采纳,不是摄取其理,而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群;;魂归何处——评新旧交替时代阿Q的秩序式生存[J];当代小说(下半月);2009年05期

2 王长顺;;先秦士人的道义传统及其批判精神[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10期

3 崔云伟;刘增人;;2005年鲁迅研究综述[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吴金梅;;21世纪初鲁迅与中国文化关系研究新趋势[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丛鑫;;清醒的历史意识和独具个性的学术品格——评《“活着”的鲁迅——鲁迅文化选择的当代意义》[J];鲁迅研究月刊;2011年11期

6 倪武业;;徘徊于“谋道”与“谋食”之间──古代读书人历史性格解[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朱崇科;;林文庆与鲁迅的多重纠葛及原因[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8 刘益梅;;先秦儒家的价值自觉探讨[J];新疆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9 张梦阳;;新世纪鲁迅学的新人新作述评(上)[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06期

10 陈江华;;论侠之鲁迅的精神渊源[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8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兰梅;凝眸“过渡人”的文化脸谱[D];吉林大学;2011年

2 田敏;鲁迅与浙东民间文化[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严冰;自由在是,,人道亦在是[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文辉;传统文化对周作人的影响以及周作人的道路[D];复旦大学;2011年

5 毕绪龙;无法完成的自我:鲁迅自我形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朱华阳;屈原与中国现代文学[D];武汉大学;2006年

7 刘进军;中国新时期历史题材小说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林双泉;传承、颠覆与超越[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9 杨矗;对话诗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10 文宗理;“取今”、“复古”之间的文化穿越[D];山东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圣财;扬弃与超越[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雷莎莎;侠文化的社会学解读[D];西北大学;2011年

3 关祥可;《金瓶梅词话》士人形象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黄文静;九十年代以来历史小说中“士”者形象的书写[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艳霞;从目的论来看鲁迅梁实秋翻译选择的异同[D];郑州大学;2006年

6 范月霞;士人身份的分裂[D];内蒙古大学;2006年

7 于静;疾病与鲁迅之关系探微[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崔文君;“五四”小说“隔膜”主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夏晔;真诚拥抱灵魂的艺术[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蘅瑾;文化秉性和精神气质的传承与显现[D];浙江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永亮;《庄子》在两汉之传播与接受[J];文学评论;2001年03期

2 陈红映;庄子思想的现代价值[J];楚雄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3 于民雄;自然与自由──庄子“相忘于江湖”解[J];贵州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4 叶京;读《庄子》拾穗——知无知 言与意[J];华夏文化;2001年03期

5 吴瑞霞;论庄子的思维与语言[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谢明仁,韦玲娜;略论庄子思想的社会基础[J];艺术探索;2001年05期

7 金德三;庄子思想的当代意义二题[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8 包兆会;论庄子之游[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包兆会;二十世纪《庄子》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文艺理论研究;2003年02期

10 王运生;庄子思想的发扬者——嵇康[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水德;;庄子思想三重间架论[A];三生万物——老子思想论文集[C];2003年

2 丁媛;;论《庄子》中的审丑意识[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侯桂运;;庄子的尧舜观[A];2009中国(诸城)大舜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于民雄;;自然与自由——庄子“相忘于江湖”解[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5 刘云章;;阐释庄子:生命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A];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季岸先;;刍议《庄子》海洋意象及其当代教育价值[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三届中国海洋社会学论坛:海洋社会学与海洋管理论文集[C];2012年

7 李建盛;;从政治哲学到诗意美学——“老庄”比较视域中的庄子美学思想[A];东方丛刊(1997年第3辑 总第二十一辑)[C];1997年

8 张艳艳;;德性与情欲的悖立与悖合——庄子人学的审美指向及意义[A];东方丛刊(2003年第3辑 总第四十五辑)[C];2003年

9 李建盛;;庄子的美学思想与先秦历史文化语境[A];东方丛刊(1996年第1辑 总第十五辑)[C];1996年

10 袁振保;;庄子思维方式与文学艺术[A];东方丛刊(1992年第1辑 总第一辑)[C];199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长虹;刘冬颖正解《庄子》[N];中国邮政报;2007年

2 刘士林;庄子生存思想的现代阐释[N];光明日报;2007年

3 寓真;独具只眼,透悟庄子[N];中华读书报;2008年

4 赵云峰;庄子文化——可以在国际上推广的文化品牌[N];商丘日报;2009年

5 志丹高级中学 封金河;庄子一人类精神的守护者[N];延安日报;2011年

6 ;弘扬庄子文化国际高层论坛举行[N];光明日报;2006年

7 吴淑玲;极端化:《庄子》谲诡怪异风格之成因[N];光明日报;2007年

8 董延喜;民权的庄子 商丘的庄子 世界的庄子[N];商丘日报;2006年

9 ;庄子的世界与世界的庄子[N];光明日报;2008年

10 陈鼓应;《庄子》注译与我的体会[N];光明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时晓丽;庄子审美生存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2 丁媛;《庄子》丑意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3 洪雅琳;徐复观的《庄子》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4 杨鹏飞;庄子审美体验思想阐释[D];辽宁大学;2009年

5 史国良;《庄子》内篇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孙红;《庄子》阐释之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万勇华;庄子的理想世界[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贾学鸿;《庄子》结构艺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焱;庄子审美体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李剑虹;自然与自由:庄子身体观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振民;论庄子的悲情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龚平安;庄子“无为”思想的教育意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苗;庄子的“反知”与“真知”[D];西南大学;2011年

4 雷江梅;庄子政治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5 靳瑞霞;试论庄子“道”之思想体系[D];郑州大学;2004年

6 庄鹏;浅论庄子之梦[D];云南大学;2011年

7 陈启庆;《庄子》修辞策略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林;《庄子》方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罗媛;庄子社会观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10 王艳;庄子之“乐”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475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6475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9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