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胡应麟《诗薮》诗学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9 23:19

  本文关键词:胡应麟《诗薮》诗学理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胡应麟 《诗薮》 诗学理论 风神 神韵


【摘要】:胡应麟是明代中后期的有杰出贡献的诗学评论家,明代复古学派的代表人物,属于复古派的“末五子”之一。同时,胡应麟也在文学、历史学、文献学和辨伪学等众多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胡应麟生前共著有九百零三部著作,后来大多散佚了,现存的只有三部,分别是:《诗薮》、《少室山房集》和《少室山房笔丛》。本文主要研究《诗薮》中的胡应麟的诗学思想。胡应麟的诗学理论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诗史论、诗体论和诗法论。关于诗史论,胡应麟认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呈现出一种波浪式渐变的演进规律。胡应麟主张以本色论诗,提出汉诗本色与唐诗本色两个诗学标准。胡应麟认为初学者学诗要遵循“师法贵上”和“博采众家”原则,既要立身正,又要多方借鉴,完善自我。他在此基础上为初学者学习各体诗歌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诗薮》这部书里既有诗歌发展史研究,又有诗歌的审美研究,并对诗歌初学者的学习有指导意义。胡应麟创作《诗薮》的目的之一是指导初学者的诗歌创作,这使得胡应麟非常重视诗歌的学习和评鉴方法的掌握。胡应麟在对中国诗歌史进行概括总结的同时,提出了“法”“悟”“化”的三大学诗阶段,从中提炼出了诗歌鉴赏的“兴象”、“风神”和“神韵”审美境界。胡应麟的诗学理论对明代复古理论进行了纠偏,这对明代复古学派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胡应麟的“神韵”理论在客观上启发了清代“神韵说”的产生。胡应麟在中国诗歌发展历史上是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的。然而,现今的研究与他的成就不相符。我们应该重视《诗薮》,充分研究它,从而给予胡应麟更公正的评价。
【关键词】:胡应麟 《诗薮》 诗学理论 风神 神韵
【学位授予单位】:齐齐哈尔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4
  • 第一节 研究状况8-10
  • 一、明清研究状况8-9
  • 二、现当代研究状况9-10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10-12
  • 一、研究内容10-11
  • 二、研究方法11-12
  • 第三节 研究意义12-14
  • 一、对诗歌理论的意义12
  • 二、对诗歌发展史的影响12-14
  • 第一章 胡应麟诗学理论的形成条件14-18
  • 第一节 胡应麟诗论形成的外在条件14-15
  • 一、社会背景14
  • 二、思想背景14-15
  • 第二节 胡应麟诗论形成的内在条件15-18
  • 一、个人天赋15-16
  • 二、人生经历16
  • 三、治学与著述16-18
  • 第二章 诗史论18-24
  • 第一节 诗的演变规律18-21
  • 一、盛衰交替的规律19-20
  • 二、渐变式演进规律20-21
  • 第二节 诗演变的影响因素21-24
  • 一、外在因素21-22
  • 二、内在因素22-24
  • 第三章 诗体论24-29
  • 第一节 诗体内部的分辨24-27
  • 一、“本色”含义24-25
  • 二、“本色”标准25-27
  • 第二节 与其他文体的分辨27-29
  • 第四章 诗法论29-38
  • 第一节 “法”29-31
  • 一、“师法贵上”29-30
  • 二、“博采众家”30
  • 三、学诗步骤30-31
  • 第二节 “悟”31-32
  • 一、“悟”与“法”31-32
  • 二、“悟后仍须深造”32
  • 第三节 “化”32-35
  • 一、变化之“化”33-34
  • 二、化境之“化”34
  • 三、“化”的表现34-35
  • 第四节 “兴象”、“风神”与“神韵”35-38
  • 一、“兴象”35-36
  • 二、“风神”36
  • 三、“神韵”36-38
  • 结语38-39
  • 参考文献39-4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41-42
  • 致谢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明辉;试论《诗薮》体例对文学史写作的意义[J];阴山学刊;2004年06期

2 王明辉;《诗薮》撰年考[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4期

3 陈卫星;;《诗薮》撰年新证[J];中国韵文学刊;2006年03期

4 周效柱;;《诗薮》对历代诗风之评价[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周效柱;;《诗薮》的诗歌发展观[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周效柱;;“法”、“悟、“化”——《诗薮》的创作论[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王明辉;;关于《诗薮》创作过程中的几个问题[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王明辉;;《诗薮》的体制特点及理论特色[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周效柱;;《诗薮》的诗学研究述评[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10 周效柱;;《诗薮》中的神韵论[J];求索;2008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莹;胡应麟《诗薮》诗学理论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6年

2 陈正林;《诗薮》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3 张若雅;胡应麟《诗薮》论杜诗[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478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6478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6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