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众声喧哗“说”萧红—萧红传记解读

发布时间:2017-08-25 08:16

  本文关键词:众声喧哗“说”萧红—萧红传记解读


  更多相关文章: 萧红 传记 类型分析


【摘要】: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她出生于封建王朝土崩瓦解和思想大变革的五四时代,一生颠沛流离,最终卒于陷入战乱的香港,在世仅短短三十一载,但却谱出了华丽而悲怆的乐章。时光流转,萧红逝世至今已逾七十年,但她的文学创作却依然为读者所喜爱,作品一版再版。与此同时,萧红的生平经历也一直在被撰写,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萧红传记的创作出版更是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潮。截止目前,已出版的萧红传记已达70余本,然而,同这一出版盛况相比,针对萧红传记的梳理研究与理论批评却滞后了许多。当代中国,传记文学的理论研究与批评一般包含传记文学基本理论研究、传记文学发展史研究、传记文学作家作品研究、国外传记文学研究与理论译介这样四个方面。在这篇论文中,笔者将尝试通过对萧红传记作品的解读,分析其在刻画传主形象上的优点与不足,进而对传记作品的创作方法进行讨论,探寻萧红传记在未来的创作方向。本论文的第一部分首先对传记及传记文学的概念进行了廓清,列出了萧红传记的创作概况,并对每个时期的出版情况所呈现出的特点进行了原因分析,同时还指出了“知人论世”的文化传统对萧红传记研究所产生的影响。在明晰了传记概念的前提下,论文的第二部分从传记形态的角度,确定萧红传记的范畴,并根据传记主题内容的不同,首先将萧红传记划分为研究性传记、历史性传记、文学性传记三大类,再结合传记作品的著述体例,参考萧红传记的作传动机,对一般性传记、回忆录、评传、画传、传记小说与影视传记等诸多类型进行了细致的解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个案进行分析,并对传记作品的史料甄选与发掘,传记作品的真实与虚构,传记作品对传主形象的塑造等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在类型分析和理论探讨的基础之上,论文的第三部分从传记中的萧红形象,传记作品对萧红文学活动的评价,当前萧红传记创作中存在的不足等三个方面提出了笔者在对萧红传记进行解读之后的几点思考。首先,指出当前萧红传记中存在的对萧红形象分析不够客观与准确的地方,分析其性格中存在的爽朗大方而又“斤斤计较”的矛盾之处,进而对萧红的“母亲”角色进行了深度阐释。其次,就当前多数传记将萧红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活动定义为“左翼”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并就质疑进行了解答。最后,综观当前萧红传记的创作现状,同时列举出国内、国外的优秀传记作品,通过与优秀作品的对照,指出当下萧红传记作品中存在的意义缺失的瑕玷,并尝试对萧红传记应有的创作方向进行讨论。
【关键词】:萧红 传记 类型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5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9
  • 引言9-11
  • 第一章 萧红传记创作及研究概述11-19
  • 第一节 传记及传记文学的概念11-12
  • 第二节 萧红传记的创作概况12-16
  • 第三节 “知人论世”影响下的萧红传记研究16-19
  • 第二章 萧红传记类型分析(一):研究性传记19-26
  • 第一节 萧红传记分类方法讨论19-22
  • 第二节 作家本色的叙说:萧红评传22-26
  • 第三章 萧红传记类型分析(二):历史性传记26-42
  • 第一节 亲朋故旧话萧红:回忆录与亲友型传记26-31
  • 第二节 人生之路的艰难跋涉:一般传记31-42
  • 第四章 萧红传记类型分析(三):文学性传记42-49
  • 第一节 “爱”与“温暖”途中的寻梦者:传记小说42-45
  • 第二节 定格于老照片上的历史瞬间:萧红画传45-46
  • 第三节 “舞蹈”于荧幕上的别样人生:影视传记46-49
  • 第五章 萧红传记解读的几点思考49-62
  • 第一节 “人”间萧红的多样性与准确性49-55
  • 第二节 传记对萧红文学活动评价之我见55-58
  • 第三节 迄今萧红传记的瑕玷:意义的缺失58-62
  • 结语62-63
  • 参考文献63-68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著68-69
  • 致谢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自奋;《孩子的讲演》告诉我们的——萧红创作的一种细读[J];山东社会科学;2000年05期

2 张懿红;谈萧红后期的小说《山下》的主题[J];社科纵横;2001年04期

3 赵靖;萧红·萧红作品·萧红网页[J];图书馆建设;2002年01期

4 滕新贤;冲破低矮的天空——论萧红体的女性文体特征[J];昌吉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王义祥;谈萧红散文的特色[J];哈尔滨学院学报(教育);2002年06期

6 胡慧明;论萧红创作的艺术个性[J];云梦学刊;2002年03期

7 王义祥;;萧红思想意识探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邓辅玉;论萧红的婚恋及其创作[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蔡荷芳;论萧红散文的个性化特征[J];池州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10 全艳萍;关于寂寞的一种分解——萧红创作中的心理结构分析之一[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晓庚;;萧红的创作反映民族时代精神——兼谈其社会化因由[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2 郭淑梅;;萧红研究的历史嬗变及学科建构意义[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六[C];2009年

3 宋晓庚;;关于萧红研究的几点建议[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六[C];2009年

4 黄子平;;诗人萧红[A];新诗与浪漫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秋山洋子;;《风雨中忆萧红》我感[A];丁玲与中国女性文学——第七次全国丁玲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6年

6 范智红;;从小说写作看萧红的世界观与人生观[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7 黄晓娟;;萧红与现代史上女性作家的精神差异性[A];东方丛刊(2002年第4辑 总第四十二辑)[C];2002年

8 宋晓庚;;年年朝朝暮暮 不过丁忧离歌——谈萧红和她的作品[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9 钟耀群;;人间天上长相伴——《端木与萧红》前言[A];云南省当代文学研究会文学评论选[C];2007年

10 张珊珊;;绝望中的希望——浅析萧红短篇小说《手》[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六[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雅茹;萧红研究的现状与焦点[N];黑龙江日报;2004年

2 曹革成;《我的婶婶萧红》余话[N];吉林日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杨宁舒 蔡东民;萧红 黑龙江地域文化的独特标识[N];黑龙江日报;2009年

4 记者 蔡东民;萧红研究会萧红文学院黑龙江文学馆在哈揭牌[N];黑龙江日报;2009年

5 记者 杨宁舒;纪念萧红诞辰百年学术研讨会召开[N];黑龙江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杨宁舒;擦亮萧红名片 提升文化实力[N];黑龙江日报;2011年

7 郭淑梅;哈尔滨:萧红国际化文学基因的生成之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杨宁舒;我省打造“萧红系列文化品牌”工程[N];黑龙江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杨宁舒;做精“萧红”文化名片[N];黑龙江日报;2011年

10 秋石;寻找萧红“小妹”[N];文学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晓娟;“雪中芭蕉”——萧红创作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向辉;“生死场”的现代书写—萧红新论[D];兰州大学;2007年

3 黄晓娟;雪中芭蕉[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琳;萧红及其作品的生命追寻[D];吉林大学;2010年

2 王仙花;萧红:凝视荒凉[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郑萍萍;萧红创作的生命哲学阐释[D];青岛大学;2003年

4 王琪玮;新时期以来萧红形象的重构[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黄蕾;论萧红散文的寂寞情怀[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6 张小英;萧红文学创作中的文体意识与个性化叙事[D];西南大学;2015年

7 朱晓晨;新时期以来萧红接受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8 许嫩红;鲁迅精神脉络视阈下的萧红文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9 金香丹;萧红的《呼兰河传》与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10 刘金嵛;回忆里的烛光—从《回忆鲁迅先生》看萧红[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360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7360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3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