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与经验:鲁迅的文学时空观
本文关键词:暗夜与经验:鲁迅的文学时空观
【摘要】:夜是鲁迅作品中的重要场景,也是鲁迅展开叙述的惯用空间。鲁迅是爱夜的,常有不眠之夜,也多在夜间写作。不眠之夜在鲁迅作品中留下了浓重的痕迹,丰富的夜间生活体验也成为鲁迅写作的有效经验之一。鲁迅对夜的描写堪称细腻、准确,又十分独到。夜在鲁迅的经验和作品里,更多指向的不是具体的时间,而是一个黑暗的、逼仄的空间。将喧嚣的纵时性的历史转化为静默的共时性的空间奇异而突兀地存在,是鲁迅在担负了长期"守夜人"的"职责"之后,所累积的创作经验和萌生的创作才华。
【作者单位】: 东华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关键词】: 鲁迅 夜 守夜人 时间 空间
【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鲁迅作品的戏剧改编与传播研究”(ZGW1406) 抚州市社科规划项目“鲁迅作品的戏剧改编研究”(15SK50) 江西戏剧资源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戏剧舞台上的鲁迅作品研究”(14XJ01)
【分类号】:I210
【正文快照】: “夜晚”一词中,“晚”与“夜”的本义不同。“晚”即“日暮”,是指“日落之后的一段时间”[1](P911);而“夜”即“休舍”,是指“从天黑到天亮之前的一段时间”[1](P1043)。细读鲁迅日记可知,鲁迅日记是按照严格的时间顺序来记的,这里强调的时间顺序,不是指日复一日的时间,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理群;;《鲁迅十讲》后记[J];鲁迅研究月刊;2006年09期
2 黄长怡;肖丽丹;朱正;;如果允许说真话,就该说出真实的鲁迅[J];鲁迅研究月刊;2008年04期
3 冯光廉;;中学鲁迅作品选篇及编排问题之切磋[J];鲁迅研究月刊;2010年10期
4 何更生;丁晴;;中美鲁迅作品教学的差异及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07期
5 伊人;;鲁迅之为“用”[J];编辑学刊;2011年05期
6 孙郁;;私人语境里的鲁迅[J];新文学史料;2012年01期
7 崔绍范;鲁迅作品中的以实喻虚[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1995年03期
8 袁荻涌;鲁迅作品在世界各国[J];文史杂志;1995年04期
9 秦春霞;;在影响中前进——以厨川白村与鲁迅作品谈两者的影响和联系[J];当代小说(下);2011年02期
10 汤振;;浅谈鲁迅作品在韩国的传播及其原因和影响[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甸甸;罗康宁;;文学语言中的“闲话”和“废话”——以鲁迅作品为例[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2 黄键;;愚人、假面及其诗学意义——鲁迅作品中的愚人形象因素[A];东方丛刊(2003年第4辑 总第四十六辑)[C];2003年
3 梁启谈;;黑之美——析鲁迅创作的一个审美倾向[A];东方丛刊(1998年第1辑 总第二十三辑)[C];1998年
4 陈国恩;;经典的阐释与中学鲁迅作品教学[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5 严家炎;;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6 王锡荣;;张学良《鲁迅先生研究纲领》研究[A];浩气千秋民族魂——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论文集[C];1996年
7 吴长华;;从女人到女鬼——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剖析[A];浩气千秋民族魂——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论文集[C];1996年
8 ;茅盾书简(二十七封)[A];茅盾研究(第六辑)[C];1995年
9 陈鸿祥;;瞿秋白“用鲁迅名义发表”杂文辨析[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四辑)[C];2010年
10 卢志宏;;杨译鲁迅作品的翻译策略及其域外传播[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湖南省湘南学院 吴小鸥;不能忽视鲁迅作品的语文教育价值[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闵良臣;多看鲁迅的伟大[N];福建日报;2001年
3 陈漱渝;当前挑战鲁迅三种手法[N];社会科学报;2002年
4 李林荣;怪圈内外看鲁迅[N];社会科学报;2002年
5 马驰;复原鲁迅[N];社会科学报;2005年
6 吴怀尧;记忆最深的课文都是鲁迅的[N];财经时报;2007年
7 朱e,
本文编号:7477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747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