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六朝释子创作艳情诗的佛学观照

发布时间:2017-08-28 15:30

  本文关键词:六朝释子创作艳情诗的佛学观照


  更多相关文章: 艳情诗 清净心 法云 释宝月 汤惠休 懊侬歌 三洲歌 佛教思想 估客乐 染污


【摘要】:佛教"沙门不得吟咏歌曲、弄舞调戏及论倡优"的戒律,并不是绝对禁止僧人创作歌咏,它针对的只是僧人以染污心讽吟相调,对于僧人以清净心而制为歌咏,非但不禁止,而且还加以鼓励和倡导。从汤惠休、释宝月、释法云、释惠PX等人的创作来看,六朝释子的艳情诗创作恰恰是在佛教所划定的这种权限下进行的,即从清净心出发,效菩萨见机权巧,以相说法,警世无常。至于其艳情诗为何要极尽淫艳之能事,乃是佛教说法的要求使然。其艳情诗选择六朝流行的民歌体,特别关注男女恩爱离别的主题,则又是他们深得佛教说法三昧,顺应时代要求,因时而制变的结果。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艳情诗;清净心;法云;释宝月;汤惠休;懊侬歌;三洲歌;佛教思想;估客乐;染污;
【分类号】:I207.22
【正文快照】: 佛教东渐,导致了释子作家群的出现。他们使中国文学的发展更加丰富多彩,但是,释子自身以及他们所生活的那个世界总是让世俗社会感到很神秘,所以,当他们穿着袈裟、怀揣激情、走上文坛挥洒才情时,世俗社会无不充满好奇,投以异样的眼光。尤其是他们将笔触伸向社会极为敏感的问题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晓城;晚唐艳情诗与艳情词[J];云梦学刊;2003年01期

2 龙静;;“四萧”艳情诗研究——论萧氏艳情诗中的悲情基调[J];青年文学家;2009年19期

3 龙静;;“四萧”艳情诗研究——论萧氏艳情诗中的悲情基调[J];飞天;2010年04期

4 毕士奎;;多因而致一果——也谈咸、乾艳情诗繁盛的原因[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郭建勋;陈娜;;论南朝艳情诗女性描写的娱乐化与物化倾向[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彭丽;;论科举制度对中晚唐艳情诗创作繁荣的影响[J];今日科苑;2010年14期

7 张明非;论中唐艳情诗的勃兴[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8 傅刚;南朝乐府古辞的改造与艳情诗的写作[J];文学遗产;2004年03期

9 张艳辉;;论吴融的艳情诗[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毕士奎;;晚唐前、后期艳情诗艺术表现差异探析——以李商隐、韩PS为中心[J];镇江高专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飞 吉林大学文学院;唐末艳情诗蕴涵多重情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孙媛;晚唐艳情诗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3年

2 李艳萍;南朝艳情诗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09年

3 胡言午;晚唐艳情诗探微[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4 廖怡;唐末艳情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张丽丽;晚唐艳情诗的兴盛与诗学观的转变[D];山西大学;2010年

6 王轶男;晚唐香奁诗对朝鲜朝中期艳情诗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483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7483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2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