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陈寅

发布时间:2017-08-28 20:26

  本文关键词:陈寅恪《论再生缘》之文体无意识——一种症候式阅读


  更多相关文章: 陈寅恪 《论再生缘》 述学文体


【摘要】:陈寅恪晚年所著之《论再生缘》,就述学文体而言,有"繁复冗长"之嫌。其耗费大量笔墨考证《再生缘》作者陈端生之身世怀抱,意在以此籍籍无名之弱女子寄托自家的境遇与理想。若把《论再生缘》读作"文人狡狯之寓言",三百年前之闺阁才女陈端生,遂成为陈寅恪之"对镜写真"。陈寅恪对端生身世的繁琐考证,不仅出于史家之考据癖,或是刻意模拟"繁复冗长"的弹词体。其作为史家的"文体无意识",在《论再生缘》中体现为对弹词体的不自信。为提升弹词的文体地位,陈寅恪甚至将弹词与史诗相提并论,以"比拟不伦"达到尊体的效果。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陈寅恪 《论再生缘》 述学文体
【分类号】:I207.3
【正文快照】: 若用陈寅恪论《再生缘》的方法读《论再生缘》,可以说《论再生缘》“或属学究考据之专业”,“或为文人狡狯之寓言”。①论者多看重其中“寓意”的成分,即将《论再生缘》当作文人感伤身世、影射时局的“寓言”来读,最精彩的版本莫过于余英时《陈寅恪〈论再生缘〉书后》。②也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再生缘[J];边疆文学;1994年04期

2 王亚琴;没有圆满结局的圆满——弹词《再生缘》结尾探析[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刘克敌;“管隙敢窥千古事,毫端戏写再生缘”[J];读书;2003年05期

4 胡邦炜;陈寅恪与《论再生缘》[J];文史杂志;2003年06期

5 赵会娟;关于《再生缘》结局的一点看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9期

6 李秋菊;《再生缘》结局之我见[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徐学;再生缘[J];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10期

8 武砺兴;;陈寅恪《论再生缘》写作策略研究[J];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2005年00期

9 谭解文;;回顾1961年关于《再生缘》的讨论[J];云梦学刊;2006年05期

10 穆欣;;郭沫若考证《再生缘》[J];世纪;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斌;;郭沫若《再生缘》研究的学术史意义(讨论稿)[A];“走向世界的郭沫若与郭沫若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2 薛海燕;;弹词的“女性文体”特点[A];山东近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薛海燕;;弹词的“女性文体”特点[A];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近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阎慰鹏;《再生缘》再生记[N];北京日报;2002年

2 徐庆全;陈寅恪《论〈再生缘〉》出版风波[N];南方周末;2008年

3 余英时;陈寅恪研究的反思和展望[N];东方早报;2011年

4 谢保成;郭沫若校订《再生缘》的故事[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蔡 震;郭沫若与浪漫主义[N];中国艺术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晓霞;论《再生缘》[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思扬;《再生缘》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3 陈渠兰;陈寅恪论《再生缘》[D];四川大学;2006年

4 张俊;《再生缘》三论[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5 耿佳佳;论《再生缘》在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史上的地位[D];重庆工商大学;2010年

6 王海荣;《再生缘》中女扮男装模式的渊源与拓展[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李秋菊;弹词《再生缘》结局新析[D];湘潭大学;2004年

8 谭丽娜;《再生缘》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5年

9 李凯旋;寄宿在自己的一间闺房里[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曲艺;长篇弹词《再生缘》用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492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7492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b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