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创世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1 22:20
本文关键词:阿昌族创世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创世史诗 《遮帕麻和遮米麻》 演变 传承 口头程式
【摘要】:《遮帕麻和遮米麻》是口头流传在阿昌族群众中的创世史诗,二零零六年五月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取材于开天辟地神话、神族战争神话,反映了原始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即使现在也还作为信仰渗透在阿昌族的生活中,唱诗的经师也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形成厚重的文化体系,承载着文化精髓。笔者通过走访国内几乎所有阿昌族聚居区发现目前还能演述《遮帕麻和遮米麻》的经师已是个位数,年龄都在六十以上,基本无传承人,并且生存土壤受到的冲击日益严重。迄今为止,对于它乃至阿昌族等人口较少的民族,相关的研究总体还停留在浅层图书资料记载的水平。本文把大量田野资料和口头程式理论结合运用,以期把《遮帕麻和遮米麻》的外部语境和内部结构完整呈现,绪论部分叙述了选题缘由,回顾了关于阿昌族、《遮帕麻和遮米麻》以及口头程式理论的研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论文主体部分共分三章,第一章介绍了《遮帕麻和遮米麻》的文本演变,第一节结合地方史志和民间学者观点,首次详细探讨它的产生和源流。第二节详细叙述了它所有收集整理发行呈现的情况。第二章基于田野资料的整理,把史诗和它的传承人互动做了全景式呈现,第三章运用口头程式理论首次分析了它的内部结构,包括语词程式并指出每种程式的特点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第二节分析《遮帕麻和遮米麻》的主题,通过不同歌手演唱的版本和同一歌手演唱的不同版本进行对比研究。第三部分总结与展望,希望在传统文化式微的当下通过更多田野作业保留珍贵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有更多学者能关注此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创世史诗 《遮帕麻和遮米麻》 演变 传承 口头程式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6
- 绪论6-19
- 一、研究综述6-16
- 二、选题缘由16-18
- 三、研究方法18-19
- 第一章《遮帕麻和遮米麻》的文本演变19-26
- 第一节 产生与流变19-22
- 第二节 搜集与出版22-26
- 一、搜集整理22-24
- 二、出版发行24-26
- 第二章《遮帕麻和遮米麻》的传承问题26-36
- 第一节 传承人——“活袍”26-32
- 一、“活袍”的传承26-28
- 二、在世“活袍”小传28-30
- 三、场合与仪式30-32
- 第二节 民众互动32-36
- 一、历时发展32-33
- 二、民众认知33-36
- 第三章《遮帕麻和遮米麻》的.头程式36-62
- 第一节 语词程式36-54
- 一、关于人物的程式36-41
- 二、关于自然的程式41-48
- 三、关于数字和方位的程式48-51
- 四、关于器物和行为的程式51-54
- 第二节 主题54-62
- 一、不同歌手演述《遮帕麻和遮米麻》的主题比较54-60
- 二、同一歌手不同时期演述《遮帕麻和遮米麻》的主题比较60-62
- 结论62-63
- 参考文献63-69
- 附录69-10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103-104
- 致谢10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燕梅;周灿;;《遮帕麻和遮米麻》与阿昌族祖先崇拜[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4期
2 赵橹;;略论阿昌族“盐婆”神[J];民族文学研究;1987年03期
3 刘欣;;《遮帕麻和遮米麻》审美价值初探[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4 武广玉;;阿昌族的长篇诗体创世神话史诗:《遮帕麻和遮咪麻》[J];地方文化研究;2013年06期
5 葛佳嘉;;遮帕麻与遮咪麻[J];音乐创作;2001年01期
6 赵橹;曹先宽;;盐婆婆(阿昌族)[J];山茶;1986年06期
7 赵洪顺;;神话般的节日[J];山茶;1986年02期
8 张建芬;;木瓜坪佚事[J];边疆文学;2011年11期
9 德昌;;瑰丽奇幻的阿昌族史诗[J];致富天地;2013年06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科;《遮帕麻和遮咪麻》传唱阿昌族祖先感人故事[N];西部时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茁;阿昌族创世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赵倩;梁河阿昌族活袍文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747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774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