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彝族“灰姑娘型”故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1 06:14

  本文关键词:彝族“灰姑娘型”故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彝族 “灰姑娘型” 母题 类型 民俗


【摘要】:文章通过对云、贵、川三地的彝族“灰姑娘型”故事异文的梳理,以AT分类法和丁乃通故事类型索引为基础,在与世界古典灰姑娘故事及中国少数民族“灰姑娘型”故事比较背景下,分析彝族特有的“灰姑娘型”故事情节单元(母题)结构,并从故事中人物角色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来归纳、抽绎出母题链中所具有的独特叙事特征。本文还在关注彝族“灰姑娘型”故事主要情节单元(母题)变异情况的基础上,对它同其它故事类型相复合情况及其类型产生所具有的意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说明了故事中母题所呈现出的地域民俗特征及其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第一章梳理了世界范围内对灰姑娘故事的类型界定,厘清彝族“灰姑娘型”故事的界定范围,并对彝族“灰姑娘型”故事的生活场域及本研究中采用的异文分布进行简单介绍,以便进一步探讨在独特地域文化中所形成的彝族“灰姑娘型”故事。第二章通过对云、贵、川三地的彝族“灰姑娘型”故事异文概要进行梳理,归纳故事主要情节单元(母题),整理故事母题链,分析故事母题组成结构。认为彝族“灰姑娘型”故事母题结构由多个故事类型母题复合而成,但其情节依旧是在AT510A型叙事主线中发展;一个完整彝族“灰姑娘型”故事主要基干中包含着四个母题链(情节段),其中“后母虐待”、“神奇助手”、“被护佑的女主角和受惩罚的继女”、“特殊方式验证”、“变形”在母题链中起到内核的作用,它们同时也构成这个故事类型的五个重要中心母题。第三章在分析彝族“灰姑娘型”故事情节单元(母题)的结构与特征的基础上,剥离出彝族“灰姑娘型”故事中的两种重要亚型:奇异助手与“灰姑娘型”,神奇化身的“灰姑娘型”。并对彝族“灰姑娘型”故事与其它四种故事类型复合的特征意义进行深入探讨。第四章基于彝族“灰姑娘型”故事母题与类型特征,分析故事背后所蕴涵的文化内涵。以地域民俗的视角为出发点,解构彝族民俗文化在“灰姑娘型”故事中的呈现,讨论在特定文化社会环境中生活的彝族民众的历史、民间信仰、总的世界观所具有的民俗规范性对彝族“灰姑娘型”故事独特性的形成所具有的影响。文章最终认为:彝族“灰姑娘型”故事母题链结构复杂,在南方区域文化中呈现出与多种“异类婚”故事类型复合的特征;其故事内蕴了丰富的彝族民俗文化事项,体现出彝族文化独特的文化内核;彝族“灰姑娘型”故事的叙事语境建构、人物形象塑造在彝族独地域民俗文化影响下具有其独特性,而故事在讲述过程中,又将糅合在故事中的民俗文化稳定传递。
【关键词】:彝族 “灰姑娘型” 母题 类型 民俗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7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21
  • 1.1 缘起与意义9-10
  • 1.2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10-20
  • 1.2.1 关于国外灰姑娘故事的研究10-12
  • 1.2.2 关于中国“灰姑娘型”故事的研究12-16
  • 1.2.3 关于故事类型的研究16-20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20
  • 1.4 研究创新处20-21
  • 第二章 彝族“灰姑娘型”故事概述21-33
  • 2.1 概念界定21-27
  • 2.1.1 国外关于灰姑娘故事的界定21-24
  • 2.1.2 国内关于灰姑娘故事的界定24-25
  • 2.1.3 彝族灰姑娘故事的界定25-27
  • 2.2 彝族“灰姑娘型”故事流传状况27-30
  • 2.2.1 代表性异文27-29
  • 2.2.2 异文的地域分布29-30
  • 2.3 彝族“灰姑娘型”故事文化生境30-33
  • 2.3.1 四山六水的蕴育故事情节30-32
  • 2.3.2 彝区人文涵养故事结构32-33
  • 第三章 彝族“灰姑娘型”故事情节与母题结构33-49
  • 3.1 彝族“灰姑娘型”故事情节分析33-41
  • 3.1.1 彝族“灰姑娘型”故事情节概况33-37
  • 3.1.2 彝族“灰姑娘型”故事情节特征37-41
  • 3.2 彝族“灰姑娘型”故事母题结构41-49
  • 3.2.1 彝族“灰姑娘型”故事母题解构41-44
  • 3.2.2 彝族“灰姑娘型”故事母题特征44-49
  • 第四章 彝族“灰姑娘型”故事类型分析49-59
  • 4.1 彝族“灰姑娘型”故事的亚型50-53
  • 4.1.1 奇异助手与“灰姑娘型”50-51
  • 4.1.2 神奇化身的“灰姑娘型”51-53
  • 4.2 彝族“灰姑娘型”故事与其它故事的类型复合53-59
  • 4.2.1 “两兄弟型”的镶嵌53-55
  • 4.2.2 “难题型”的糅合55-57
  • 4.2.3 “蛇郎型”的相融57-58
  • 4.2.4 “螺女型”的植入58-59
  • 第五章 彝族文化对“灰姑娘型”故事的影响59-71
  • 5.1 故事叙述中的民俗呈现60-62
  • 5.1.1 地域民俗的直观表现60-61
  • 5.1.2 民族共同体的识别依据61-62
  • 5.2 “集体创作”背后的民俗动因62-67
  • 5.2.1 社交规约的传导63-65
  • 5.2.2 伦理道德的约束65-67
  • 5.3 因“俗”制宜的故事叙述67-71
  • 5.3.1 宗教文化增添人物角色67-68
  • 5.3.2 “灵魂不灭”推动情节发展68-71
  • 结论71-76
  • 参考文献76-79
  • 致谢79-80
  • 附录:在校期间科研成果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木布初,黄承宗;凉山彝族古代建筑小考[J];四川文物;1991年01期

2 何联君;;贵州省彝族风俗探究[J];金田(励志);2012年12期

3 熊晓庆;;崇拜竹子的民族——广西民间社会森林崇拜探秘之彝族[J];广西林业;2013年10期

4 马尚林;站在凉山望彝族[J];寻根;2005年01期

5 列来拉杜;;资本化时代的彝族服饰[J];中国民族;2007年03期

6 ;民族知识——彝族[J];民族论坛;2007年10期

7 马林英;;凉山彝族茶俗简述[J];农业考古;1996年04期

8 贾瓦盘加;;当代彝族母语文学的走向[J];凉山文学;2007年05期

9 黄钰s,

本文编号:8928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8928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b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