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敬容诗歌语言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1 05:02
本文关键词:陈敬容诗歌语言艺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陈敬容 现代主义诗歌 语言艺术 节奏 感性 知性
【摘要】:“九叶诗派”中的重要成员陈敬容的研究与穆旦、郑敏比较,是被关注的很不够的。本文试图以语言为切入点,来探讨陈敬容诗歌的特色。文章从陌生感与亲切感并存、形式与节奏的律动和感性与知性的交融三个方面来展开对其诗歌语言艺术的探讨。第一章是对陈敬容诗歌语言陌生感与亲切感并存特色的分析。这一部分主要论述了诗人的诗歌语言,与科学语言相对立,又与日常语言相分离又密切联系的诗化语言。她的诗歌语言具有陌生感与亲切感并存的特点。一方面,诗人受中国传统诗歌的影响,常常采用古典诗歌词汇入诗,再加上叠字和复辞等手法的使用,使得她的诗歌读来有一种特别的亲近之感。另一方面,陈诗也受到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熏染,如矛盾词汇的并置、抽象词和具体词的嵌合和语言的戏剧化等方式的采用,使她的诗歌获得了一种语言上的张力。诗人的诗歌语言具有古典的语言与现代语言互涉的特点。第二章探讨陈敬容诗歌语言体现的节奏特点。这一部分以节奏为切入点来探讨其诗歌的语言艺术。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其诗歌语言形式节奏的分析,诗人的诗歌语言有着丰富的外形:优美的外形、协畅的音韵。陈敬容的诗歌语言有着丰富多样的视觉节奏形式,主要体现在采用对称的段落、跨行留白的使用、独段的形式、段落间诗行呈递增或递减趋势等方面。此外,她的诗歌语言也注重追求听觉上的语音节奏,讲求音与音的相对关系和组合关系,即追求诗歌节奏的音乐性特征,主要表现在押韵形式多样、双声叠韵的采用和讲求音顿等方面。二是诗歌语言的内在韵律,她的诗歌语言有着内在的情绪节奏和意义节奏。三是外节奏和内节奏的和谐融通。诗人的诗歌语言内节奏和外节奏的和谐融通表现为情绪节奏和语音节奏的协调、意义节奏和听觉节奏的融通、视觉节奏与听觉节奏和意义节奏等节奏形式之间的协调。诗人不仅追求诗歌语言内节奏和外节奏的和谐融通,更追求一种整体性的节奏美。第三章是对其诗歌语言感性与知性相交融特点的论述。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感性体验,分析诗人诗歌语言的体验性特征。诗人常常借诗歌来抒发自己对现实人生的感性体验,尤其是诗人早期的诗作,这种特点尤为突出。二是知性哲学,诗人将深邃的思想凝定在独特的意象词汇中,这使得她的诗歌语言蕴含了一种内在的理性深度。三是感性与知性的交融,诗人借诗歌传达人生感悟和体验,但是这些体验又是经过升华之后的知性体验。知性体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自我的认识和反思,对宇宙人生的体会和沉思,对创作的感悟,对光明的憧憬等。此外,诗人采用了一些特殊的表现策略,如远譬喻、陌生化、象征和玄思等来达到诗歌语言知性强化的效果。
【关键词】:陈敬容 现代主义诗歌 语言艺术 节奏 感性 知性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5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引言11-13
- 第一章 陌生感与亲切感并存13-27
- 第一节 新鲜的诗化语言13-17
- 一、与科学语言相对立13-15
- 二、与日常语言相分离又密切联系15-17
- 第二节 “陌生感”与“亲切感”并存17-24
- 一、“陌生感”与“亲切感”并存17-20
- 二、语言的张力:全部内涵和外延的有机整体20-24
- 第三节 古典语言与现代语言的互涉24-27
- 第二章 形式与节奏的律动27-40
- 第一节 丰富的外形:形式节奏27-34
- 一、优美的外形27-31
- 二、协畅的音韵31-34
- 第二节 生命的韵律:内在节奏34-35
- 第三节 外节奏和内节奏的和谐融通35-40
- 一、内节奏和外节奏的和谐融通36-37
- 二、追求节奏的整体性37-40
- 第三章 感性与知性的交融40-50
- 第一节 诗化的生活——感性体验41-42
- 第二节 智慧的沉思——知性哲学42-45
- 一、生命意象词汇43
- 二、色彩意象词汇43-45
- 三、自然意象词汇45
- 第三节 感性与知性的交融45-50
- 一、感觉知觉化46-48
- 二、知性强化48-50
- 结语50-51
- 参考文献51-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昌宝;盈盈的渴意——论四十年代陈敬容的诗[J];楚雄师专学报;1989年04期
2 游友基;;九叶诗派的“玄学”主张及特征[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张岩泉;论“九叶诗派”的抒情表达方式[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4 游友基;距离审美与深度模式─-九叶诗派流派特征论[J];江海学刊;1997年06期
5 许林;;流动的音乐与凝定的雕塑——陈敬容、郑敏20世纪40年代诗歌的审美差异[J];名作欣赏;2010年20期
6 张同道;自由与格律:中国新诗的形式追寻[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7 夏爵蓉;中西诗艺高度融汇的优美和弦──论陈敬容的诗歌创作[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S6期
8 彭燕郊;明净的莹白,有如闪光的思维——记女诗人陈敬容[J];新文学史料;1996年01期
9 毛迅;;论九叶诗派的现代主义背景[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年04期
10 张松建;;“恶之华”的转生与变异——汪铭竹、陈敬容、王道乾对波德莱尔诗的接受与转化[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锋;中国现代知性诗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925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892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