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生育描写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1 10:32

  本文关键词: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生育描写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生育描写 生育观 生育体验 母亲形象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生育从女性的自然生理现象转变成了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社会行为和文化现象。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有较多描写生育的作品,生育成了文学作品中较为普遍的生活场景。同时,由于生育对女性具有特殊意义,作家赋予了生育女性觉醒和生命认同的历史意蕴。因此,以生育为切入点,对中国二十世纪文学中的生育描写进行解读,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个历史阶段中女性的历史境遇和精神状态,触摸百年中国文学中女性的觉醒经历。在生育活动中,女性不是决定者,她们的生育权被国家、夫家、丈夫把持着,成为徒有虚名的“孕育囊”。生育既是延续生命对抗死亡的手段,又是女性难以跨越的“生死场”,因此作品中既有对生育的礼赞,也有对生育的质疑甚至拒绝。女性在生育中共同的体验主要包括苦难、孤独、愉悦等方面,这种体验既来自生育活动本身,也来自丈夫、家庭乃至社会习俗。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女性以不同的形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她们既可以是神圣慈祥完全符合理想的母亲,也可以是愚昧贫穷造的苦难母亲,还可以是病态扭曲的异态化母亲。论文主要四个部分进行讨论:第一部分主要讨论文学作品中女性的生育权。先简介生育权的概念与发展脉络,接着从国家和家庭两个方面入手,论述女性生育权与国家和家庭两者之间的微妙关系,阐述女性在生育中的被动无权地位,再研究不育族、未婚生育和婚外生育这些众人眼中的“异类”女性的生育权。第二部分主要讨论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育观。不同作家对生育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有的作家通过对母性的歌颂以及描写孕育对人格的升华作用表现出对生育的赞美与歌颂;也有作家在作品中表现出对生育的怀疑与拒绝,这主要是因为在他们眼中生育毫无意义,并且会给女性肉体上带来极大的疼痛,也会束缚女性的生活;还有另外一部分作家在作品中展现女性对生育的自觉追求,这既是一种本真生育欲望的体现,又夹杂着功利性诉求。第三部分主要讨论文学作品中女性在生育时的体验。女性在生育活动中的体验主要分为苦难、孤独和愉悦三个方面:生育的苦难一方面来自生育过程中生理的疼痛,另一方面来自传宗接代的精神压力,同时传统的封建陋习也加重了女性的苦难体验;生育中女性的孤独体验主要因为男性的缺席,一方面在生育中男性因为逃避责任或其他原因身体不在场,另一方面男性的身体在场,精神却不在场,甚至给女性带来额外的伤痛;生育的愉悦主要来自女性从生育中获得的源于创造的快乐和来自母性的满足与喜悦。第四部分主要讨论文学作品中的母亲形象。“生育”既包含了“生”也涉及到“育”,女性以多种母亲形象出现在文学长廊中,主要包括理想型、苦难型和异态型三种:理想型母亲既指存活在理想中的神圣化的圣母也有在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普通慈母,她们身上充满了母性的光辉;苦难型母亲主要指因为家庭经济上的贫穷和自己思想上的愚昧而造成的生活困顿不堪的母亲形象;异态型的母亲主要指因精神和人格的扭曲造成的心理病态和充满欲望的母亲形象。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是中国文学长河中的一个部分,在中国文学中具有一定代表性作用,它记载了丰富的女性生育资料。从这些资料中可以看出,在生育活动中女性逐渐由被动转向主动,这种转变是女性觉醒的标志,也是女性成为“人”的标志。
【关键词】:生育描写 生育观 生育体验 母亲形象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4
  • 一.生育权14-36
  • (一)生育权简介14-15
  • (二)无权的躯壳15-24
  • 1.国家·生育15-19
  • 2.家庭·生育19-24
  • (三)“异类”者的生育权24-36
  • 1.不育族24-29
  • 2.未婚生育29-33
  • 3.婚外生育33-36
  • 二. 文学文本中的生育观36-55
  • (一)礼赞生育36-42
  • 1.歌颂母性36-39
  • 2.神化孕育39-42
  • (二)怀疑拒绝生育42-49
  • 1.拒绝生育42-46
  • 2.生育对女性的束缚46-49
  • (三)自觉创造生命49-55
  • 1.本真的生育愿望49-51
  • 2.寻求精神慰藉51-52
  • 3.追求个人功利52-55
  • 三.生育体验55-72
  • (一)苦难的生育55-60
  • 1.生育之痛55-58
  • 2.负累之痛58-60
  • (二)孤独的生育60-66
  • 1.孤独的承受者60-63
  • 2.暴力的承受人63-65
  • 3.无辜的受害者65-66
  • (三)愉悦的创造66-72
  • 1.源于创造的喜悦66-69
  • 2.源于母性的喜悦69-72
  • 四.浮出地表的母性72-91
  • (一)理想型母亲72-78
  • 1.神圣化的母亲72-75
  • 2.慈祥型的母亲75-78
  • (二)苦难型母亲78-83
  • 1.愚昧的母亲78-81
  • 2.贫穷的母亲81-83
  • (三)异态型母亲83-91
  • 1.病态的母亲83-86
  • 2.窥视的母亲86-88
  • 3.欲望化的母亲88-91
  • 结语91-93
  • 参考文献93-98
  • 致谢98-99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99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海洲;;论李R既死沸∷档南执非骩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永芳;现代作家的成都书写[D];西南大学;2011年

2 肖荣芳;论中国现代小城小说[D];郑州大学;2011年

3 王永兵;李R既诵∷迪执缘牟鯷D];扬州大学;2001年

4 但筑松;“外省审美”与“文化焦虑”[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5 罗津;从院墙内的玫瑰到舞台上的精灵:李R既伺运枷胙芯縖D];西南大学;2010年

6 佟欣;李渔同性恋作品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7 李秀珍;文化视野中的中国现代小城小说[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8 朱一帆;论阎连科对工业化语境中农村农民的关注[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9 吴昕蔚;地域文化视域下李R既擞肷虼游拇醋鞯谋冉涎芯縖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10 吴玉苗;围城中的救赎[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939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8939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4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