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90年代以来“红色经典热”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1 11:13

  本文关键词:90年代以来“红色经典热”现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红色经典” “红色经典热” 跨媒介传播


【摘要】:“红色经典热”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甫一出现便引起社会各领域的广泛讨论。这既是一场意识形态、商业运作和受众之间彼此对立,对话语权的争夺,也是一场三者相互融合之后对革命历史的重构与展演。论文通过对“红色经典热”现象的多维度探究,深入探源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诸多因素,总结此现象对文学发展的影响以及现象背后反映出的当代文学经典建构过程中权力的角逐,并对“红色经典”在未来的发展做出展望。论文主要从四个层面展开论述:一是对“红色经典”和“红色经典热”的概念进行梳理。论文在绪论部分对“红色经典”和“红色经典热”现象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论文的第一章对相关概念进行了厘定和辨析。首先明确“红色经典”的内涵和外延,对“红色经典”文本的特点进行分析。在题材的选择上,集中于革命历史题材和农村题材,在创作方法上,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主要指导方法,体现出具有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时代特点。其次,分析“红色经典热”在当代的构成。在经过一番沉寂后,“红色经典”在90年代末迎来一股新的接受热潮,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展现,这股“红色经典热”以“红色经典”的影视改编为主,还囊括了系列图书、红诗和连环画等纸质读物的出版以及学界对“红色经典”更深入和多角度的研究,这些方面共同形成了世纪末的“红色经典热”,这股“红色经典热”也将新的社会风尚和时代精神带入其中,打造了更符合时代特点的“红色经典”。二是探究“红色经典热”现象出现的原因。论文的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从“红色经典”在世纪末的接受情况和传播状态述析“红色经典热”现象背后的复杂原因。“红色经典热”现象的出现是20世纪90年代末社会转型期文化语境的转变与“红色经典”文学价值的重新发现及其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共同作用而形成的。首先,世纪末怀旧情绪和文化消费心理在这一时期表现得较为突出,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也对“红色经典”有了新的审美期待,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为“红色经典热”提供了空间。其次,小说本身英雄传奇式的故事、日常化的革命叙事等文本所具有的艺术价值都成为其再度走红的前提。最后,图像的介入,特别是影视改编的推动使“红色经典”得到广泛传播。此外,网络也成为了“红色经典”传播的一种重要手段,利用网络平台,借助广播剧、电子书、网络游戏等形式扩大了受众的覆盖面。中小学教育也将“红色经典”引入课本,或者作为推荐书目,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其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三是对“红色经典热”现象的影响进行概括并进行反思。论文的第四章指出“红色经典热”的出现促进了当下以革命历史为题材的小说创作,在传统革命叙事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因素,实现了革命话语和市场指向的融合。同时,在市场的运作下,“红色经典”改编的影视戏剧层出不穷,但良莠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文学文本的经典性。从“红色经典热”现象也不难看出,在当代文学经典建构的过程中,一部作品艺术价值的高低并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主流意识形态的选择、读者期待视野的变化以及图像的介入与冲击都构成了经典建构过程中权力的凝聚与分配。四是对论文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结束语部分总结了“红色经典热”出现的原因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红色经典”在未来的研究提出展望,希望“红色经典”能够深入开发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获得良性发展。作为世纪末备受热议的社会文化现象之一,“红色经典热”以怀旧、解构、消费为表征,实则揭示了当代社会的精神困境和建构民族文化的必要,不仅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文化结构,也折射了当下人们的文化心态。
【关键词】:“红色经典” “红色经典热” 跨媒介传播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6.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绪论11-17
  • 0.1 选题研究现状11-14
  • 0.2 本文的结构与方法14-16
  • 0.3 研究的意义与价值16-17
  • 1 “红色经典热”相关概念界定及其当代构成17-24
  • 1.1 “红色经典”及“红色经典热”界说17-19
  • 1.2 “红色经典热”的当代构成19-24
  • 1.2.1 “红色经典”文本再现20-21
  • 1.2.2 “红色经典”翻拍与红歌新唱21-22
  • 1.2.3 学界的重视与研究的深入22-24
  • 2 “红色经典热”现象探源24-36
  • 2.1 “红色经典”的文本价值24-28
  • 2.1.1 大众化的美学特征24-25
  • 2.1.2 潜在的重构资源25-28
  • 2.2 社会转型期的文化语境28-32
  • 2.2.1 价值认同的心理追求28-29
  • 2.2.2 信仰的焦虑和英雄的呼唤29-30
  • 2.2.3 民族文化建构的需求和精神建设的导向30-32
  • 2.3 接受主体审美取向的引导32-36
  • 2.3.1 文学消费心理的刺激32-33
  • 2.3.2 阅读主体的能动反映33-36
  • 3 “红色经典”的跨媒介传播36-45
  • 3.1 多元的传播途径36-40
  • 3.1.1 影视图像的大量介入36-38
  • 3.1.2 系列丛书的再版与网络传播38-39
  • 3.1.3 中小学教育体系的引入39-40
  • 3.2 “红色经典”的传播价值40-45
  • 3.2.1 历史与现实断裂的缝合41-42
  • 3.2.2 文化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双赢42-45
  • 4 “红色经典热”现象的反思45-62
  • 4.1 “红色经典”影响下的“后革命”历史小说创作45-51
  • 4.1.1 史诗品格与宏大叙事的延续45-47
  • 4.1.2 凡俗空间的深入挖掘47-49
  • 4.1.3 市场指向与革命话语的不断融合49-51
  • 4.2 影视改编对“红色经典”的消解51-55
  • 4.2.1 红色记忆的重释51-52
  • 4.2.2 革命历史的符号化表现52-54
  • 4.2.3 世俗化倾向的戏说54-55
  • 4.3 由“红色经典热”看当代经典建构中的权力角逐55-62
  • 4.3.1 主流意识形态的选择56-57
  • 4.3.2 大众视野的审美期待57-58
  • 4.3.3 文本艺术价值的淡化58-60
  • 4.3.4 图像的介入与冲击60-62
  • 结束语62-63
  • 参考文献63-65
  • 致谢65-6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以及参加科研情况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彬彬;样板戏与所谓“红色经典”[J];文学自由谈;2002年05期

2 裴艳 ,赵楠楠;禁止戏说红色经典[J];当代电视;2004年06期

3 陆高峰;不要糟蹋红色经典[J];今传媒;2004年02期

4 曾庆瑞;透视“改编”的误区——我看“红色经典”电视剧的改编[J];当代电视;2004年07期

5 陈冲;杂弹“红色经典”[J];文学自由谈;2004年04期

6 侯洪,张斌;“红色经典”:界说、改编及传播[J];当代电影;2004年06期

7 侯洪 ,张斌;红色经典:改编及传播[J];当代文坛;2004年06期

8 刘玉凯;“红色经典”与时代精神[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田建民;“红色经典”的称谓能否成立[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白忠德;;“红色经典”改编热的冷静思考[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综合版);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进琪;;读红色经典小说《掩不住的阳光》——论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主题论坛在京举行[A];铁流22——纪念塘马战斗70周年、纪念开辟苏中抗日根据地70周年、传承铁军精神 繁荣红色文化、战斗生涯 峥嵘岁月、追思 缅怀 学习[C];2012年

2 石兴泽;;“八十年代”看红色经典[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2)[C];2005年

3 刘文娟;;红色经典影像与媒介变迁——以《红色娘子军》改编为例[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9)——1949-2009:共和国的媒介、媒介中的共和国论文集[C];2009年

4 高楠;;文学经典的危言与大众趣味权力化[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容明;专家谈“红色经典”的改编[N];光明日报;2005年

2 杨利景邋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红色经典”的时代密码[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安瑞;复排红色经典何以盛行?[N];音乐周报;2007年

4 记者 盛瑜;吐鲁番青少年争购红色经典图书[N];吐鲁番报(汉);2008年

5 本报记者 雷黎丽 彭国平;乐山激情上演“红色经典”[N];乐山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李敬坡;红色经典:官兵理想信念的加油站[N];解放军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冯文礼 王坤宁;让红色经典作品多进入中小学课堂[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8 孙孝峰;红色经典改编热的冷思考[N];安徽日报;2010年

9 记者 陈莉;市人大机关召开红色经典朗诵暨优秀党员表彰大会[N];郴州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胡劲松;红色经典薪火相传[N];安徽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姜辉;“红色经典”的叙事模式与左翼文学经验[D];暨南大学;2010年

2 韩颖琦;中国传统小说叙事模式的“红色经典”化[D];苏州大学;2008年

3 任志明;“红色经典”影视改编与传播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4 周春霞;红色经典的文本张力与生产机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新华;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中“红色经典”的改编[D];兰州大学;2008年

2 梅隽;论“红色经典”在新时期的接受[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3 何苗;权力视域下的红色经典电视剧改编现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4 白雨可;“红色经典”影视剧改编作品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5 朱昱;俄苏红色经典的生成及特征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6 夏惠慧;十七年“红色经典”长篇小说插图与文本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周小兰;“红色经典”新论[D];苏州大学;2016年

8 孙乾蕙;21世纪“红色经典”电影的电视剧改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9 孙榕璐;90年代以来“红色经典热”现象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10 王爱国;“红色经典”影视再流行探析[D];南昌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942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8942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a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