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出版对三十年代作家自传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现代出版对三十年代作家自传影响研究
【摘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自传文学是我国现代传记文学的一座高峰。当时许多作家都写过或短篇或长篇的自传,一时间文坛出现“传记文学热”的现象。许多自传出版之后引起巨大轰动,作家自传成为读者最喜欢阅读的读物之一。不仅出版数量多、社会影响大,自传在形式和内容上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考察三十年代作家自传的创作热,无法回避现代出版对其的影响。本文正是从现代出版的角度,分析三十年代作家自传在现代文学史上发展、变化的轨迹。首先,论文第一章分析了在三十年代现代出版繁荣发展的背景下,作家自传热出现的原因。出版对文学的介入和巨大影响力;作家自传受到出版人的青睐;商业竞争导致的跟风和批量生产;作家职业的确立是论者认为的四个重要原因。其次,在第二章,论文通过还原历史现场的方法,对现代出版推动三十年代作家自传热的几种出版、营销手段进行了典型分析,主要有:“自传丛书”所利用的名人效应和集体效应;报刊连载机制在快速抢占市场上的效果;对典型人物谢冰莹的塑造、包装和宣传。在第三章,论文主要阐述了现代出版对作家自传内部艺术创作的影响。西方经典自传的大量编译出版和其故事化的写法带动中国作家自传以细节化和场面化描写为标志的故事化叙写大量出现;读者意识增强后,更好与读者交流沟通的自我剖白式的心理化叙写成为流行以及报刊连载机制制约下作家自传高潮迭起的结构模式是三个重点进行论述的对象。最后是对本文论题现代出版对三十年代作家自传影响的反思。虽然三十年代作家自传数量众多,且在当时具有相当的社会影响,但其整体的艺术成就却是值得商榷的。在促成作家自传热出现和促进作家自传艺术进步上,现代出版功不可没,但是一定程度上,现代出版的商业性也对作家自传的文学性造成损害,对自传文体意识的规范产生阻碍。
【关键词】:现代出版 作家自传 影响研究 三十年代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前言6-11
- 第一章 现代出版推动下三十年代作家自传热的应运而生11-18
- 第一节 现代出版对三十年代现代文学的巨大影响力11-13
- 第二节 出版人对作家自传的青睐13-14
- 第三节 商业竞争导致跟风和批量生产14-16
- 第四节 作家职业确立16-18
- 第二章 多种出版手段推动下的三十年代作家自传热18-27
- 第一节 “自传丛书”对名人效应、集体效应的利用18-20
- 第二节 快速抢占市场的报刊连载20-23
- 第三节 “自传作家”谢冰莹——典型塑造、包装、宣传的范例23-27
- 第三章 现代出版与三十年代作家自传的“故事化”27-39
- 第一节 西方自传的出版与作家自传的“故事化”叙事27-31
- 第二节 读者意识的强化与作家自传的“心理化叙事”31-35
- 第三节 报刊连载机制与作家自传的“高潮迭起”35-39
- 第四章 现代出版对三十年代作家自传影响的反思39-44
- 第一节 现代出版的商业性对作家自传文学性的制约39-42
- 第二节 现代出版在三十年代作家自传发展中发挥的作用42-44
- 结语44-45
- 参考文献45-50
- 后记50-51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5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雯;;论毕飞宇新作《苏北少年“堂吉诃德”》的叙事艺术[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2 孙德喜;;《往事回首录》:一个失败的自述文本[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3 陈兰薰;;项美丽笔下的宋查理形象[J];安康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4 许菁频;;百年中国自传文学创作:一个文献综述[J];重庆社会科学;2014年11期
5 王成军;徐瑾;;自传契约与小说契约:菲利普·勒热讷自传理论话语模式论[J];法国研究;2014年04期
6 潘婷婷;;论《格格不入》中萨义德的自我身份[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7 于振涛;;纵观西方传记的史学特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08期
8 向甜媛;;论书信体自传的写作特点——以《亨利·詹姆斯书信节选研究》和《亨利·詹姆斯:信中的一生》为例[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9 孙德喜;;自传与自叙体小说[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10 王明刚;;厚重若磐石 轻盈如彩虹——评论王充闾《逍遥游·庄子传》[J];芒种;2014年1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冀爱莲;翻译、传记、交游:阿瑟·韦利汉学研究策略考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凑春;论新中国传记片的创作(1949-2010)[D];复旦大学;2011年
3 林文艺;主流意识形态语境中的中国对外文化交流[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4 蔡晓惠;美国华人文学中的空间形式与身份认同[D];南开大学;2014年
5 周文;在“转向”的背后[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海稳;宋代碑传理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淑婕;事实与虚构的统一:《奥康纳传》中奥康纳的宗教观[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3 吴琼;苏辙传体文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4 高玮;芭拉蒂·穆克尔吉文学创作的自撰式特征[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5 陈牡丹;论库切后期四部小说的实验性[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6 周婵婵;《理查三世》(1-5章)翻译实践报告[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7 李晓娴;现代作家自传中的自我想象与重塑[D];扬州大学;2014年
8 王世婧;被建构的女性形象[D];海南师范大学;2014年
9 姚晶晶;论利顿·斯特拉奇的女性传记写作[D];扬州大学;2014年
10 周丽娟;《简说林肯》(引言和第一章)翻译实践报告[D];重庆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965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896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