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期革命文学中母女传承的转型与家国关系——兼论女作家袁静及其作品
本文关键词:20世纪中期革命文学中母女传承的转型与家国关系——兼论女作家袁静及其作品
更多相关文章: 母女传承 革命文学 袁静 社会母亲 家国关系
【摘要】:20世纪的社会和家庭变革强调了青年男女的婚姻自由以及建立小家庭的诉求,因此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话语突出了儿女与父亲的冲突,创造了诸多"反叛女儿"的形象,但是母亲的形象往往晦涩不明,母女关系从"传统的"家庭到社会公共领域的转变似乎未被重视。本文认为,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正是革命女性身份转变的时刻,在五四话语中她们是反抗家长制、脱离家庭的女儿,但是从40年代开始,这些反叛的女儿们逐渐走入家庭,成为母亲,于是一些革命文学开始表现一种新的母女关系。尽管这种表现有着强烈的革命话语和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但是仍然体现了历史的连续性,表现出晚清以来的国家、社会和家庭的变革趋势。本文以女作家袁静(1914—1999)及其主要作品为例,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来考察社会变革中的母女传承,考察女作家如何回应社会变革,如何重新定位女性与家庭和国家的关系。同时,通过这种讨论,作者试图引出对西方的性别理论以及"男性化"的现代性理论的反思。
【作者单位】: 美国休斯敦大学历史系;
【关键词】: 母女传承 革命文学 袁静 社会母亲 家国关系
【基金】:美国富布赖特研究学者基金 美国国家学术团体联合会研究基金的资助下进行~~
【分类号】:I206
【正文快照】: 一、绪论20世纪的社会和家庭变革强调了青年男女的婚姻自由和建立核心小家庭的主题,为此五四新文化运动创造出了反抗家长制的话语。文学作品中突出地表现了子女与父 亲的冲突,但对于“前近代”家庭中母女的关系及其在20世纪的历史转型却缺少表现,尤其是革命话语和国家意识形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谌洪果;;大学精神承载家国梦[J];学习博览;2013年06期
2 朱立立;意识形态与文化研究的偏执——评周蕾《写在家国以外》[J];文艺研究;2005年09期
3 杨恒均;;网友评论老杨头及《家国天下》[J];博览群书;2011年01期
4 闫荣霞;;和平年代家国之爱[J];文苑;2008年07期
5 肖仁福;;家国情怀[J];当代(长篇小说选刊);2012年06期
6 鲍鹏山;;父亲的家国[J];文苑(经典美文);2012年11期
7 任联齐;;两宋之交文学的家国之悲与救国之音[J];文学教育(中);2012年05期
8 ;“家国情怀”,中国人的精神气脉[J];文苑(经典美文);2012年11期
9 杨叛;;家国·英烈[J];今古传奇(武侠版下半月版);2012年10期
10 林音;;王霞带你走进《家国天下》[J];生态文化;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霞艳 ;家国情怀的现代转换[N];中国文化报;2012年
2 上海文学艺术院特聘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王琪森;中秋节的家国意识和人文精神[N];文汇报;2008年
3 郑远龙;家国情怀 春秋笔墨[N];湖北日报;2014年
4 梁鸿鹰;澎湃着家国之爱的宏大叙事[N];中国文化报;2008年
5 张新蚕;《家国十年1966~1976》的“出土”和出版[N];文艺报;2011年
6 梁鸿鹰;知识分子命运与家国的深刻联系[N];文艺报;2011年
7 李存葆;家国情怀 书生本色[N];文艺报;2012年
8 张志忠;略论当代文艺的家国叙事[N];人民日报;2009年
9 崔道怡;金色的希望[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10 景俊美;家国情怀 不竭源泉[N];文艺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璐;多民族文化视野下的家国观念[D];云南大学;2015年
2 李晓;赵冬苓“家国主旋律”类型电视剧作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刘莉娟;乡土书写与家国情怀[D];重庆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966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896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