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贫女诗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1 20:29
本文关键词:唐代贫女诗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唐代 贫女诗 形象特征 经济状况 婚姻 写实风格
【摘要】:贫穷的女性作为标志性极强的社会角色,是唐代诗人笔下重要的人物形象。安史之乱全面爆发后,诗人大量创作反映女性穷困至极的生存状况与痛苦心情的贫女诗,一改初盛唐以贫女作为次要或陪衬形象的习惯,深刻地拓宽了唐诗的内涵和文学价值。唐代贫女诗里有不少传世名篇,以其独特的描写内容、珍贵的史料价值、鲜明的艺术特征与丰富的文化意蕴在整个唐代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此前学界并没有对其作出系统的梳理与评价。本文拟在把握贫女诗的发展脉络与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致力于研究贫女诗人物形象特征与其反映的社会文化内涵。论文主体分为五章:第一章界定“贫女诗”的定义与范畴,分析贫女诗与其他描写女性题材的诗歌的主要区别。第二章梳理唐代贫女诗的总体发展脉络,对其兴盛与繁荣加以考论。第三章总结唐代贫女诗的女性形象特征;第四章论述唐代贫女诗多产这一文化现象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内容。贫女诗体现了唐代女性在特定时期的经济困境,以及门第观念与财婚习俗对女性婚姻的深远影响。此外,性别压迫与社会动荡使社会上出现了更多贫苦无依的女性,成为贫女诗创作的现实基础。本章也阐述了当时文人的生存状态、创作心理与诗风的变化。第五章对贫女诗的主要艺术特征进行总结,从写实精神、意象运用、描写技巧与审美倾向四个方面深入挖掘贫女诗的艺术价值及其社会影响,以期获得唐代贫女诗研究的新成果。
【关键词】:唐代 贫女诗 形象特征 经济状况 婚姻 写实风格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2
-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8-11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1-12
- 第一章 贫女诗定义与范畴的界定12-22
- 第一节 贫女诗的定义12-15
- 一、对“贫女”的探讨12-15
- 二、贫女诗的概念15
- 第二节 与其他描写女性的诗歌对比15-22
- 一、与描写劳动妇女的诗歌对比15-21
- 二、与唐代闺怨诗对比21-22
- 第二章 唐代贫女诗的发展概述22-30
- 第一节 初盛唐贫女诗的发展22-27
- 一、初唐:少以贫女入诗23-24
- 二、盛唐:以历史人物为理想范式24-27
- 第二节 中晚唐贫女诗的繁荣27-30
- 一、中唐:长于写实,诗风低沉凄凉,,表达强烈的忧患意识28-30
- 二、晚唐:大胆叛逆,批判社会现实,塑造浓厚的悲剧氛围30
- 第三章 唐代贫女诗中的女性形象特征30-38
- 第一节 不事装扮的外貌特点31-34
- 第二节 辛勤劳动的生活方式34-35
- 第三节代作嫁衣的悲惨命运35-37
- 第四节 忧愁苦恨的情感特质37-38
- 第四章 唐代贫女诗反映的社会文化内容38-71
- 第一节 唐代下层女性的经济困境39-46
- 一、沉重的赋税是造成女性贫困的根本原因39-43
- 二、战争与征兵加重了妇女的经济负担43-46
- 第二节 门第观念与财婚风气下的婚姻悲剧46-53
- 一、门第观念对男性择偶观影响深远47-48
- 二、财婚风气大盛剥夺贫女婚姻权利48-53
- 第三节 性别压迫与社会动荡对女性命运的影响53-61
- 一、性别压迫让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陷入贫困53-58
- 二、社会动荡使贫女数量剧增58-61
- 第四节 文人的生存状态与诗风新变61-71
- 一、文人生存状态的变化使其对贫女的关注加深61-63
- 二、政治命运与借贫女自喻的特殊情感寄托63-68
- 三、唐代贫女诗的诗风新变68-71
- 第五章 唐代贫女诗的艺术特色71-85
- 第一节 写实精神71-73
- 第二节 典型意象的运用73-80
- 第三节 长于外貌、动作与心理描写80-83
- 第四节 审美倾向趋于俗83-85
- 结语85-86
- 参考文献86-92
- 后记92-9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邵俊奇;;从“贫女”意象看中国知识分子的“致用”观[J];当代小说(下半月);2009年11期
2 邓广铭;;唐代租庸调法研究[J];历史研究;1954年04期
3 朱巧云;;论孙康宜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研究的多重意义[J];江苏社会科学;2013年03期
4 施蛰存;释秦韬玉《贫女》诗[J];名作欣赏;1987年03期
5 潘学军;;论唐诗中的两类贫女形象[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6 徐乐军;;秦韬玉《贫女》诗发微[J];中国韵文学刊;2010年01期
7 晏筱梅;唐诗中所反映的唐代妇女[J];浙江学刊;1998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曾文杰;唐诗中的劳动妇女形象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2 江合友;婚姻与中晚唐诗歌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徐维;中唐妇女题材的乐府诗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4 淮利平;唐代女性的社会经济活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曹卫华;中唐文学中的市井女性形象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967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896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