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里湾》的叙事模式
本文关键词:论《三里湾》的叙事模式
更多相关文章: 《三里湾》 叙事模式 叙事视角 叙事时间 叙事结构
【摘要】:《三里湾》是赵树理的一部长篇叙事小说。由于作者的农民作家身份和文本创作的时代背景,学者们对其小说的民间性和政治意识形态关注得比较多,而忽视了在跨文化阐释语境下对《三里湾》进行重新解读。本文运用西方叙事学理论,结合文本细读法、文献调查法及跨文化研究等方法,对《三里湾》的叙事模式进行了探究,着重分析了其在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和叙事结构方面的特点,充分发掘了《三里湾》叙事模式的特点及其与西方叙事学理论的相关性。与此同时,我们还把《三里湾》与赵树理其他小说作了比较,以进一步凸显《三里湾》叙事模式的特殊性。本文包括三部分。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叙事学的理论,并对叙事与叙述作了明确的辨析,同时也梳理了《三里湾》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三里湾》的叙事模式研究的意义。主体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分析《三里湾》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并把《三里湾》与赵树理的其他小说作了比较。共分三节,一是全知式的说书人,这是赵树理小说中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二是不介入的叙述者,分析了《三里湾》所采用的叙述者不显身不介入故事的叙述方式;三是第三人称客观叙事,从人称视角方面探究《三里湾》的叙事模式。第二章,“别具一格的叙事时间”,主要从传统的连贯叙事、独特的断续插入和缓急交错的叙事速度三个层面对《三里湾》进行了探析,并将《三里湾》与赵树理的其他小说进行对比。第三章,“丰富多样的叙事结构”,共分三节。一是故事化的内容结构,赵树理的小说(包括《三里湾》在内)都是以故事为中心的;二是“小人”与“清官”的二元对立结构,《三里湾》及赵树理其他小说在人物设置方面,都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小人——清官”的文学叙事模式;三是大团圆结局的情节结构,这是赵树理小说的又一显著特点,同样也是中国传统叙事文学一贯采用的结局模式。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通过对《三里湾》叙事模式的分析,我们发现,赵树理在小说创作中既继承了中国叙事文学的传统,又有创新,其独特的叙事模式与西方叙事学理论暗合。
【关键词】:《三里湾》 叙事模式 叙事视角 叙事时间 叙事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民族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2
- 第一章 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12-27
- 第一节 全知式的说书人13-16
- 一 《三里湾》中的说书人13-15
- 二 不同说书人的身份对比15-16
- 第二节 不介入的叙述者16-21
- 一 《三里湾》中的叙述者17-19
- 二 叙述者的显隐方式对比19-21
- 第三节 第三人称客观叙事21-27
- 一 《三里湾》中的第三人称视角22-24
- 二 《三里湾》与赵树理其他小说中的第三人称比较24-27
- 第二章 别具一格的叙事时间27-41
- 第一节 传统的连贯叙事27-30
- 一 《三里湾》中的连叙方式28-29
- 二 《三里湾》与赵树理其他小说的比较29-30
- 第二节 独特的断续插入30-35
- 一 《三里湾》中的设悬、结扣技法31-33
- 二 《三里湾》与赵树理其他小说的比较33-35
- 第三节 缓急交错的叙事速度35-41
- 一 《三里湾》的叙事速度35-38
- 二 《三里湾》和赵树理其他小说的比较38-41
- 第三章 丰富多样的叙事结构41-55
- 第一节 故事化的内容结构41-47
- 一 《三里湾》的单体式叙事结构42-44
- 二 《三里湾》与赵树理其他小说的比较44-47
- 第二节“小人”与“清官”的二元对立结构47-51
- 一 《三里湾》的“小人”——“清官”对立结构48-49
- 二 《三里湾》和赵树理其他小说的比较49-51
- 第三节 大团圆结局的情节结构51-55
- 一 《三里湾》的结局模式52-53
- 二 《三里湾》和赵树理其他小说的比较53-55
- 结语55-57
- 参考文献57-6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2-63
- 致谢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铁;看《三里湾》和《袁天成革命》[J];戏剧报;1958年04期
2 杜文婧;;时代与文学的对话——《三里湾》的经典浮沉[J];文艺争鸣;2008年12期
3 张思;田英宣;;合作化文本中的分家行为分析——以《三里湾》为中心[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4 ;“三里湾”语言的艺术特点[J];读书月报;1957年06期
5 铁水;;“花好月圆”是部坏影片[J];中国电影;1958年02期
6 陈开鸣;论《三里湾》的艺术得失[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0年02期
7 陈发兴;试论《三里湾》形象意义的延伸[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8 王再兴;;《三里湾》对农村“集体”的想象及其局限[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9 王_7模;;向农民介绍《三里湾》[J];山花;1963年04期
10 赵树理;;三里湾(长篇连载)[J];人民文学;1955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滕军伟;送书送戏送电影 “文化低保”暖民心[N];中国税务报;2007年
2 本报特约记者 赵海鹏;抱团走上致富路[N];长治日报;2011年
3 记者 景萍;我市农村“文化低保”工程全面启动[N];长治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邱婷;论《三里湾》的叙事模式[D];湖北民族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8972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897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