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与身体——中国诗学的审美感悟之四
本文关键词:意境与身体——中国诗学的审美感悟之四
【摘要】:在中国诗学研究中,意境是最为重要的范畴之一,也是最能体现中华美学特色的范畴。关于意境的构成,一般都理解为心与物或情与景的融合。作为主体方面的心或情,又被视为一种与人的身体不相关的纯粹意识。从旧题王昌龄所撰《诗格》的读解中可以获取意境理论新的内涵。《诗格》不仅提出"物境""情境""意境"的"三境"之说,更重要的是提出了"身在意中""处身于境"的意境论美学命题,将诗人身体作为意境创造的主要维度。这个"身体"并非与心灵分离的肉体,而是灵肉合一的主体。法国著名现象学家梅洛-庞蒂颠覆了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以身体及知觉作为其现象学的核心范畴,并提出"身体意向性"等概念,我们可以联系相关理论方法对意境与身体的关系进行较为全面的建构,从而使意境理论加入新的元素。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
【关键词】: 意境 身体 身体意向性 意 物色
【分类号】:I207.22
【正文快照】: 在中国古代诗学研究中,意境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研究论著也最多的核心范畴。意境(或如王国维所称之“境界”)之有无,是判断诗作的审美价值高下的主要标准。在为数众多的意境研究成果面前,我似乎没有必要再加推阐,但是,因为最近读书有得,觉得还有一个认识角度在意境研究中尚未得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符有明;论现代生活对意境的影响[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徐克瑜;关于意境的四种解说及评价[J];阴山学刊;2001年04期
3 张红秋;意境本质论[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2年04期
4 李艳玲,姚鹤鸣;“意境”理论和道释文化[J];常熟高专学报;2002年03期
5 童庆炳;“意境”说六种及其申说[J];东疆学刊;2002年03期
6 古风;21世纪意境研究的基本走向[J];贵州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7 成菡,邬文强;意境说的美学意义[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张红秋;意境本质论[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9 王汶成;全球化语境下的“意境”研究评述[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冯巍;意境论的文化学阐释[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寿兴;;意境的系统说与意境说的系统[A];东方丛刊(2003年第2辑 总第四十四辑)[C];2003年
2 董志强;;意境本质[A];东方丛刊(1996年第1辑 总第十五辑)[C];1996年
3 傅惠敏;;中西艺术表现论的诗学比较——从“意境”与“有意味的形式”说起[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林治;中国茶艺的四大特点之一:文质并重,尤重意境[N];中华合作时报;2012年
2 苏州大学文学院 王耘;“意境”的佛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张春;原状·全景·意境[N];中国文物报;2013年
4 寇宗鄂;对美的追逐与跨越[N];文艺报;2012年
5 汪兆骞;于意境中,寻求一种和谐与永恒[N];文艺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辛晓玲;20世纪中国散文意境论[D];兰州大学;2007年
2 白晓东;唐人意境说与唐代律诗[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小梅;从发生现象学阐释中国古典意境[D];西北大学;2010年
2 冯颀军;中国传统建筑意境空间构成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赵海燕;生命美学视界中文学意境问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4 蔡晓丽;论文学意境生成的审美心理律动[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0年
5 付雅辉;意境:生命之思的审美建构[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艳玲;解读意境[D];苏州大学;2003年
7 张涛;论文学意境[D];郑州大学;2004年
8 李权;接受美学视域下中国古典诗论“意境”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9 皇甫大雁;意境生成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蓉;中国古代文学思潮与意境演变[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016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901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