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透明的红萝卜》之感官美

发布时间:2017-09-22 14:52

  本文关键词:《透明的红萝卜》之感官美


  更多相关文章: 陌生化 色彩 通感 比喻


【摘要】:《透明的红萝卜》是莫言的成名之作,这部作品不管是对作家本人,还是对中国文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正是从这部作品开始,莫言的标志性叙述模式逐渐形成,即改变传统叙述对语言的忽视,更关注语言本身;语言不再是内容的附属物,更不仅仅是"所指",而且是"能指";语言既是"手段",也是"目的",特别是人们熟悉的"陌生化"语言,更是能帮助读者顺畅地进入到作者构筑的特殊的艺术世界中。
【作者单位】: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
【关键词】陌生化 色彩 通感 比喻
【基金】:2015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现当代小说语言的陌生化研究,项目编号:15SKG236
【分类号】:I207.427
【正文快照】: 符号学家苏珊·朗格认为,作为人类文化活动最基本表现的语言,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符号系统。人类正是凭借了语言这种符号,才能进行思维、记忆、联想、想象,才能描绘事物,才能表达一切的感情世界。因此,每一位作家在表述这个感情世界时,总是试图寻找最贴近自身灵魂的语言作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审美共通感的社会认同功能[J];社会科学辑刊;2004年06期

2 王彩丽;;中外通感研究对比与启示[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赵其娟;赵其顺;;论通感在翻译中的功能[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4 刘玉华;试论通感的类型及其心理性质[J];齐鲁艺苑;1987年03期

5 宇厦;潘东海;硕林;;人体通感之谜[J];当代修辞学;1993年02期

6 马更东;谈通感在表达方式上的三种类型[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7 金开诚;舒年;;说“通”[J];文史知识;2008年06期

8 桑恒昌;;议通感[J];诗刊;1987年01期

9 覃光文;论审美通感[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10 曾怀连;“通感”例话[J];怀化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许峰;刘心全;;异曲同工:汉英通感的形成机制与认知阐释对比[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周楠;;通感:中英文功能与特点的比较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 王强;通感与中医[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2 何卫平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共通感:解释学与人文主义传统的结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文爽;“通感时代”:从环保出发的艺术设计[N];中国文化报;2013年

4 李梦莉;通感修辞的美学阐释[N];文艺报;2011年

5 山东省北镇中学 付志强;将通感艺术引入美术教学[N];中国教育报;2011年

6 吴华敏;大荒·通感·诗学[N];光明日报;2011年

7 本报实习记者 谭娜 万家欢 本报记者 于彤;达·芬奇用科学精神探索灵魂位置[N];北京科技报;2006年

8 鬼今;武侠:梦境与现实[N];经济观察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宇弘;英汉语通感认知模式对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李河成;审美共通感的现代政治哲学意义[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一丽;认知视角下唐诗通感隐喻的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5年

2 邓爱娇;“物我交融,感而遂通”—通感在室内空间形态中的应用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江楠;新媒体艺术的交互通感体验探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5年

4 张瑜;概念整合新创空间关照下的汉语通感隐喻英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5 蚁玉笋;纸质绘本的“视听通感”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6 周玲;"审美通感"在初中美术课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7 季钰;通感的多角度立体化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8 刘臻;英汉通感现象的认知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朱晶;论通感式隐喻[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谭娅;论通感的内涵及其在审美活动中的价值[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014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9014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3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