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鲁迅文学奖获奖散文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6 06:13

  本文关键词:鲁迅文学奖获奖散文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鲁迅文学奖 获奖散文 文化意识 乡土精神 诗意感悟 审美格局


【摘要】:在中国文学史上,散文是生命力最为长久的一种文体。新时期尤其是九十年代,挣脱政治束缚之后的散文获得了自由生长的土壤,创作队伍壮大、作品数量增多、创作风格多样,但不免出现纷繁杂乱,文化泛化和低俗化的现象。鲁迅文学奖散文奖作为散文领域一项重要的奖项,是对新时期散文创作的肯定和勉励,同时也是对文化经典的甄别与传承。本文以鲁迅文学奖获奖散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对获奖散文进行细致研究。本文共有四个部分:在引言部分对研究的缘起及相关概念做了简单介绍,大致将获奖散文分为文化散文、乡土散文、地域文化散文和女性散文,接下来在正文部分对这几类散文做了细致的分析。第一章:民族文化精神的深度表达,第一节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通过回顾当代散文发展历程,分析获奖散文中的民族意识和文化意识,从总体上概括获奖散文体现出的作家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第二节知识分子形象的解构与建构,通过细读散文文本,从作品人物形象入手,解读散文对历史人物原型的解构与建构,从民族文化精神的建构这一角度,对获奖散文所体现出的民族文化精神进行了深度探求。第三节民族文化精神的历史反思,分别从文人文化价值、生命意义的探求和历史的批判与反思两个角度阐述了获奖作品对民族文化精神的挖掘。第二章:地域文化与乡土精神的抒写,从乡土散文与地域文化散文的区别入手,分别解读了两类散文所体现出的不同审美特征。乡土散文侧重于表达作家对故土的深切情感。地域文化散文则立足于强烈的地域文化认同,探讨地域文化散文对地域文化性格的建构。第三章:人生的诗意感悟,通过对获奖散文的分析,体会作家们对人生的不同审美体验:通过对铁凝、张抗抗等作家作品的分析,感受女性作家对日常人生的生存体验;分析史铁生散文作品,解读其作品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本质层面的探索。第四章是对获奖散文整体审美格局的总结。首先在题材选择上获奖散文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文化性和时代性特征,此外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又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艺术特点。本文试图以此探视新时期散文发展的特征,从而把握当代散文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当代散文创作的繁荣和散文理论研究献出绵薄之力。
【关键词】:鲁迅文学奖 获奖散文 文化意识 乡土精神 诗意感悟 审美格局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67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引言9-16
  • 第一章 民族文化精神的深度表达16-24
  • 1.1 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16-18
  • 1.2 知识分子形象的解构与建构18-20
  • 1.3 民族文化精神的历史反思20-24
  • 第二章 地域文化与乡土精神的抒写24-34
  • 2.1 唱给乡土的多声部恋歌24-29
  • 2.2 地域文化精神的升华29-34
  • 第三章 人生的诗意感悟34-42
  • 3.1 女性视角下的生存体验34-39
  • 3.2 叩问生命的价值和意义39-42
  • 第四章 多元共生的审美格局42-47
  • 4.1 创作上的精神空间42-43
  • 4.2 艺术上多元化与个性化43-47
  •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0
  • 附录:鲁迅文学奖获奖散文作品50-51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1-52
  • 致谢52-53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53-54
  • 承诺书54-55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斐娟;;论十七年诗歌的文学史书写[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2 李光辉;;沈从文女性崇拜的心理探微[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曹书文;;论20世纪80年代家族小说的叙事时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曹蓝田;王道阳;;论精神分析理论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5 王玉琴;浅析网络聊天室网名的写作特点[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吴格非;萨特与中国新时期小说对人的“存在”的探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谢昭新;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理论创新的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付丽华;;对建国后十七年诗歌理论建设的反思[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1期

9 卢芳;;人格与价值的流逝——从早期乡土小说派看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批判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10 吴瑛华;;梁启超与民初的白话文学运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章罗生;;新世纪如何“重写文学史”——从《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谈起[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6)[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若淮;台湾文社及其《台湾文艺丛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茂全;新时期西部散文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余礼凤;雅俗之间:徐,

本文编号:9218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9218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2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