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雪诗歌与诗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6 11:28
本文关键词:薛雪诗歌与诗论研究
【摘要】:薛雪是清代吴中名医,以温病学方面的重大成就以及诸多治疗异迹而享誉医坛,与同时期的叶桂齐名。同时,他还是一位诗人、诗歌评论家,但后人关于薛雪医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不胜枚举,而对诗歌、诗论的研究却比较少,诗名被医学名气所掩。近年来,薛雪诗歌与诗话作品逐渐受到关注,但据研究现状来看,研究程度还不够深入。本文尝试对薛雪的生平、诗歌面貌、诗话意义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以丰富对薛雪文 学方面的认知。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考证并梳理了薛雪生平,解决了关于薛雪生平中“举鸿博”、“客幕府”等存有争议的问题;其次,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重新归纳了薛雪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弥补了以往对其羁旅行役诗歌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薛雪诗歌缺乏忧民思想的观点;再次,通过薛雪诗歌创作、诗学理论与性灵诗学的比较,指出二者之间在“胸襟与真情论”、“多样性与个性论”、“天赋与诗才论”等方面的共鸣,突出薛雪在清代性灵思想传播中起到的先驱作用,旨在丰富对薛雪诗歌与诗论研究的不足。 本文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正文(分为四章)、结语三部分。绪论部分由选题依据及意义、研究现状两部分组成。首先,以青木正儿、蒋寅对薛雪诗学观点的评价为前提,说明当下深入研究《一瓢诗话》具有性灵特点的意义所在;其次,从诗歌理论与创作相结合的角度,说明研究薛雪诗歌创作的必要性。研究现状分为诗话、诗歌两个方面。在诗话方面,总结了《一瓢诗话》理论研究的发展进程,并分析学术界对《一瓢诗话》研究角度与方法的转变;在诗歌方面,以王西《薛雪诗歌研究》为突破核心,提出对其研究观点的不同看法,说明丰富薛雪诗歌研究的意义。此外,,梳理关于薛雪生平研究的现状,说明薛雪“举鸿博”、“入幕僚”的经历还有待考证和深入。 第一章主要概述了薛雪的生活时代与个人生平,主要以诗集为参考资料,考证薛雪具有争议的生平经历,最终划分为:求学、幕府、隐逸三个时期。 第二章主要论述了薛雪诗歌的思想内容。第一,从人类情感变化的角度,将写景状物诗分为悲观情绪与乐观心态两类,说明薛雪心理活动细腻敏感的特征。第二,从薛雪游历幕府的角度,分析酬唱交游诗歌中所表现出的思想内容多与友人的性情特征有紧密关联。第三,从描写山水、园林、田野三类诗作概括分析了薛雪淡泊名利的心态,并且从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角度说明其隐逸思想的真实与浓厚。第四,通过“舟”意象探究薛雪羁旅行役诗中包含的孤独、漂泊、危险等迥异的思想内容。并且,从人类行为动机的角度探讨了薛雪诗歌中忧民思想匮乏的内在原因,说明薛雪诗歌创作缺乏一定的社会意义。 第三章主要探究了薛雪诗歌的艺术特征。从选材、意象、风格三方面入手,首先,依据第二章对薛雪诗歌思想内容的归纳,将其诗歌选材概括为平凡、真实的特征;其次,通过分析诗歌中意象的大小、动静、色彩、组合等运用倾向,将其诗歌意象概括为纤巧、灵动、冷清三种特征;再次,根据诗歌语言运用的多样化现象,将其诗歌风格概括为委婉含蓄、平淡质朴、绮丽典雅、奇崛豪迈四类特征,在分析各类特征的同时还兼顾到与性灵派诗人创作面貌的比较,探究出薛雪诗歌创作具有性灵派的特征。 第四章主要论述了薛雪诗话的内容及意义。从源流论、作家论、创作论、鉴赏论、性灵先声五个方面分点概述,通过与叶燮《原诗》的比较,分析在源流论问题上薛雪并没有违背叶燮源流论的观点;在作家论方面,薛雪较之叶燮提出了“人品”“天性”等创新的观点;在创作论方面,薛雪从灵感、构思、手法、完成等具体的创作步骤上提出了细致的要求,比叶燮更加完备;在鉴赏论方面,薛雪以读书与鉴赏的辩证关系,论证二者对于诗歌创作的作用,比叶燮理论更具有实践意义。最后,通过薛雪诗论与袁枚“性灵说”的比较,包括:胸襟与真情论;多样性与个性论;天赋与诗才论等,分析薛雪在叶燮到袁枚诗学观点演变轨迹中所起到的承接作用,并结合薛雪的诗歌创作论证其作为性灵先声的具体表现。 结语部分主要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成果,并指出在性灵诗学发展过程中,除主要人物之外,起积极推动作用的其他诗人仍有待学术界继续探究。
【关键词】:薛雪 诗歌创作 诗学理论 性灵先声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目录4-5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9
- 绪论9-16
- 一、 选题依据及意义9-10
- 二、 研究现状10-16
- 第一章 薛雪生平与生活时代背景16-29
- 第一节 求学时期:读书、迎驾16-20
- 第二节 幕僚时期:创作、交游20-25
- 第三节 隐逸时期:学医、会友25-29
- 第二章 薛雪诗歌的内容意旨29-52
- 第一节 写景状物诗29-33
- 一、 以景物写悲情29-31
- 二、 以景物写达观31-33
- 第二节 酬唱交游诗33-38
- 一、 与入世者同忧相救34-36
- 二、 与出世者志同道合36-38
- 第三节 山水田园诗38-46
- 一、 江南山色——性情之寄托39-44
- 二、 苏州园林——自然之缩影44-45
- 三、 村野田园——真我之流露45-46
- 第四节 羁旅行役诗46-52
- 一、 情感孤独之舟47-48
- 二、 人生漂泊之舟48-49
- 三、 生命危难之舟49-52
- 第三章 薛雪诗歌的艺术特色52-65
- 第一节 选材平凡、真实52-56
- 第二节 意象纤巧、灵动、冷清56-61
- 第三节 风格多样61-65
- 第四章 《一瓢诗话》的内容与意义65-87
- 第一节 源流论66-68
- 第二节 作家论68-71
- 第三节 创作论71-75
- 第四节 鉴赏论75-76
- 第五节 性灵先声76-87
- 一、 胸襟论与真情论77-79
- 二、 多样性与个性论79-82
- 三、 天赋与诗才论82-87
- 结语87-88
- 参考文献88-92
- 致谢92-9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道彬,刘晓媛;船与诗:一种文明的艺术考察[J];北方论丛;1995年04期
2 张志远;;薛雪生平小考[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3 朱祥麟;薛雪诗观论——读《一瓢诗话》札记[J];鄂州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4 方宝川;李馥及其《居业堂诗稿》考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5 许莉萍;孤独意识的美学辨识[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6 毕桂发;论《一瓢诗话》的理论价值[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7 邢永革;略评叶燮、薛雪、沈德潜师生三人的诗话[J];菏泽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8 王英志;清人诗学概念、命题发微——读沈德潜、薛雪诗论札记[J];江汉论坛;1992年04期
9 李海芳;何海鹏;陈俊杰;;性格、心情和情感的多层情感建模方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1年04期
10 王吉民 ,金明渊;薛生白小P澈退纳淇糩J];江苏中医;1963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杰玲;山与中国诗学[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232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923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