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李可染山水画造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6 02:08

  本文关键词:李可染山水画造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李可染作为20世纪以来中国最具有影响力与创造力的画家之一,其营造的“宏伟”、“博大”、“壮美”、“深秀”的山水画意境,对后世山水画审美境界的发展与创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可染一生致力于山水画的改革与创新,20世纪50年代以后,他开始走出画室、对景写生,注重把握丘壑笔墨背后的哲学意蕴与精神内涵,坚持并践行着自己的审美理想与精神境界,进而体悟古人“搜秒创真”的山水画创作精神。他注重对山水意象本质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将“自然之景”转化为“画面之境”,努力提高山水画作品的文化内涵,使山水画审美境界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另外,李可染强调对山水画艺术语言的不断探索与锤炼,将西方的造型艺术语言融入到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当中,以手运心、因心造境,将山水意象的形与神结合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李可染的作品可以说是与国家气象、民族精神紧密相连的,他澄狰的心灵、超功利的艺术境界,以及山水画艺术创作理念中辩证的艺术思维,是其澄怀观道与阴阳和合哲学境界的具体体现。李可染独特的山水画造境艺术提升了中国山水画的精神内涵与审美境界,为传统中国山水画向现代的成功转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以李可染山水画造境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李可染山水画造境艺术思想理念形成的原因、不同主题山水画意境的营造、山水画造境艺术表现形式与精神内涵等具体环节的深入分析,来重新审视李可染独特的审美境界对当代山水画创作产生的重要影响作用,进一步明晰意境在山水画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李可染 山水画 造境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1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0
  • 1. 研究目的和意义7-8
  • 2. 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8-9
  • 3. 研究思路与方法9-10
  • 一、李可染山水画造境观形成之溯源10-14
  • (一) 家世与启蒙10-12
  • (二) 社会与时代12-14
  • 二、李可染山水画造境探析14-24
  • (一) 李可染山水画中“造境”的概念14-17
  • 1. 山水画造境审美内涵的界定14-15
  • 2. 李可染山水画中的景与境15-17
  • (二) 李可染不同主题山水画与意境营造17-24
  • 1. 红色山水的诗情17-19
  • 2. 桂林山水的野逸19-21
  • 3. 黄山山水的壮美21-24
  • 三、李可染在山水画造境中的艺术表现形式24-32
  • (一) 笔精墨妙、神采生焉24-26
  • (二) 构图饱满、似奇反正26-28
  • (三) 黑山逆光、立意为先28-32
  • 四、李可染山水画造境的精神内涵32-36
  • (一) “澄怀观道”的审美理想32-33
  • (二) “阴阳和合”的哲学境界33-36
  • 五、李可染山水画造境的现代意义36-39
  • (一) 中西合璧——山水画发展的新思路36-37
  • (二) 强调山水写生——引领面向自然生活的创作观37-38
  • (三) 探索多元的绘画语言——走出“囤于传统”的困境38-39
  • 结语39-40
  • 参考文献40-41
  • 附录41-44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44-46
  • 致谢46-4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公明;;李可染与新中国美术改造——以山水写生和“红色山水”为中心[J];当代中国画;2007年11期

2 胡新华;胡建华;;中国古典艺术理论中的意象、意境和境界[J];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3 徐深大;;浅析明代画家徐渭的履历和写意花鸟画的关系[J];才智;2013年36期

4 张驰;;历代花鸟画艺术特色探析[J];大舞台;2014年06期

5 商应平;;论书法学习六法[J];赤子(上中旬);2014年19期

6 岳彩艳;;古代书画艺术作品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说之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年01期

7 冯越昕;张国兴;;小论山水画的“以线造型”[J];大众文艺;2015年01期

8 刘婕;;职业学校艺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叶树发;中国戏曲的民族特色[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10 林曦;试探美术创作的审美时代性[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泉;论皴和皴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2 蔡青;新中国“十七年”中国画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3 卜登科;李可染山水画“墨法”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4 刘文洁;百年山水之窥[D];中国美术学院;2007年

5 朱继军;中学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郭景华;观看之道:作为精神史的艺术史[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先岳;写生与新山水画图式风格的形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8 江渝;中国画笔墨材料论[D];南开大学;2013年

9 边凯;论宋代山水画中景的再现与境的营造[D];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

10 王跃奎;新中国十七年山水画从题材之变到笔墨之变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良伟;论中国书法与山水画艺术的同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习印;“南陆北李”山水画教学思想及影响之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葛祥云;色彩的情感传达[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璐;中国古典画论中“造化”概念的内涵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唐卫志;林风眠融合思想的当代再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成亚军;黄秋园对石涛“一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D];赣南师范学院;2011年

7 邓西冰;长安画派对新疆山水画的影响和启示[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8 卜登科;论李可染山水画的“有我之境”[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9 师有波;方荣翔京剧表演艺术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10 于波;论中国现代水墨画的多元性[D];延边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李可染山水画造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80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880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7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