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家何怀硕曾将赵无极与郎世宁放到一起进行探讨,通过阅读其相关文献,个人认为在郎世宁由西人入中国与赵无极等人由国人入西方方面具有反串意味,但他们的艺术都能传达出中西艺术交融的魅力。赵无极与郎世宁所处时代中的人们思想观念正发生着改变,这些改变同样影响了文化艺术领域,这使很多艺术家都积极参与到这种艺术解放的运动中,艺术作品中的中西融合精神使艺术文化更加贴近世界文化交流融合的发展潮流。中国传统哲学精神对赵无极的艺术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不仅体现在他的艺术理论上,更体现在他的艺术实践上。受中西艺术思想的影响,其艺术作品给人一种充满神秘的抽象之感,其画面中的符号元素极似中国古时的文字,赵无极以其崇高的国际威望与独一无二的艺术见解对世界艺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赵无极的艺术具有东方神秘感,这种神秘之感是一种抽象的神秘,而郎世宁的艺术作品则深受欧洲古典文化艺术的影响,其到清宫做画师时所绘的作品注重透视、明暗与立体感,他的作品风格比较具象。可见二人的艺术同中有异,所以探寻二者合而不同的绘画风格的形成因素以及绘画技法与影响等内容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以中西融合的艺术理念为切入点,试图从赵无极与郎世宁艺术观念的对比中展开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能更加清晰的了解二人在艺术创作中中西艺术交流融合的艺术理念。文章的内容共分为六个部分:绪论主要探讨了研究的原因、研究的背景、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一章对赵无极与郎世宁所处时代的背景进行比较研究,因为搞清个人经历与所处背景不仅是研究赵无极与郎世宁作品风格成因的前提,也是对二人绘画观念进行进一步探讨的基础。第二章将二人的绘画风格形成路线进行比较。第三章是对二人绘画中的技法进行比较,二位艺术家虽然都是促进中西艺术交流融合的代表,但二人艺术的题材、设色、构图、程序等方面完全不同,所以需要着重对二人的绘画技法进行深层剖析。第四章是对二人的艺术影响进行具体的分析与比较。最后乃结论,对本文进行概括总结。
【学位授予单位】:鲁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205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原因
(二)研究背景
(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赵无极与郎世宁所处时代背景比较
(一)赵无极所处时代背景
(二)郎世宁所处时代背景
(三)本章小结
第二章 绘画风格形成因素比较
(一)赵无极绘画风格的形成
1.早期艺术风格的形成
2.中期艺术风格的形成
3.晚期艺术风格的形成
(二)郎世宁绘画风格的形成
1.早期艺术风格的形成
2.中期艺术风格的形成
3.晚期艺术风格的形成
(三)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绘画中的技法比较
(一)赵无极绘画技法
1.绘画题材
2.绘画步骤与材料运用
3.构图方式
4.色彩运用
(二)郎世宁绘画技法
1.绘画题材
2.绘画步骤与材料运用
3.绘画布局
4.作品设色
(三)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作品意义比较
(一)赵无极的作品意义
(二)郎世宁的作品意义
(三)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赵无极与郎世宁活动年表
附录B 图版附录
作者简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敏;;解读大师赵无极[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王琨;;大画家 赵无极[J];世界文化;2010年10期
3 吴作人;<赵无极画展>前言[J];世界美术;1983年03期
4 邵大箴;祝赵无极画展取得成功[J];美术;1983年09期
5 弗兰索瓦兹·马尔凯;朱祥象;;赵无极传记[J];韩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6 刘爱民;赵无极先生85'讲学回望[J];西北美术;1999年01期
7 隋寄锋;;开创“抒情抽象派” 赵无极:海外华人“艺术三宝”之一[J];国家人文历史;2013年09期
8 刘月娇;;赵无极的遗产[J];时代人物;2013年05期
9 沈嘉禄;;赵无极的情伤[J];新民周刊;2013年15期
10 范昕;沈嘉禄;;赵无极:抽象世界外的人生经历[J];报刊荟萃;2013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光远;赵无极抽象油画艺术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2 段晓东;桑德罗·特劳蒂与赵无极课堂写生训练的比较与启迪[D];南京艺术学院;2016年
3 刘兴攀;中西艺术精神的融会—赵无极的艺术创作与气韵的关系[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4 王欢;论赵无极绘画形式对中国当代绘画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5 迟钦;对传统的疏离与回归—赵无极的艺术之路[D];安徽大学;2017年
6 张鑫;赵无极绘画笔触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年
7 李雪萌;合而不同—赵无极与郎世宁绘画比较研究[D];鲁东大学;2017年
8 白杨;浅谈赵无极作品中的“虚空”[D];中国美术学院;2014年
9 刘春祥;赵无极作品中的中国传统绘画元素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10 王宝红;“无极”之道[D];山东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
22800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280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