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超现实主义图像
发布时间:2017-04-18 19:19
本文关键词: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超现实主义图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的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是开始于法国的艺术潮流,历史背景来源于达达主义。其理论背景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帕格森的直觉主义。强调直觉和下意识。给传统对艺术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响。也常被称为超现实主义运动。超现实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对后世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尽管今天已经几乎没有艺术家宣称自己是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但仍然可以在大量的艺术作品,尤其是当代艺术作品中看到明显的超现实主义因素。为了查明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让超现实主义的图像语言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以及这种力量在中国当代艺术中起到的作用,特选择1979年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中具有超现实主义图像意味的作品为对象,进行文化的分析和研究,整理超现实主义图像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发展脉络和表现类型,从而为中国当代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 图像 文化研究 中国当代艺术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05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6
- 序言6-10
- 一、论文研究的缘由与意义6-7
- 二、论文研究的现状述评及研究方法7-9
- 三、论文的主旨及基本观点9-10
- 第一章 作为风格流派的超现实主义与作为图像意味的超现实主义10-19
- 第一节 作为风格类型的超现实主义10-13
- 第二节 作为图像意味的超现实主义13-19
- 第二章 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超现实主义图像19-34
- 第一节 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超现实主义图像的研究对象19-21
- 第二节 超现实主义倾向在中国当代艺术三个时期中的不同表现21-34
- 一、理想主义时期22-26
- 二、民族自觉与样式化时期26-31
- 三、多元化与商业化时期31-34
- 第三章 艺术中的超现实主义图像意味的几种状态类型34-43
- 第一节 含蓄的批判性叙事(反讽与批判)——具象绘画34-35
- 第二节 趣味性叙事(展示与推广)——强调形式的具象绘画35-37
- 第三节 意境化叙事(深思与抒情)——强调表现的具象绘画37-39
- 第四节 非叙事(解构与重构——综合媒介与行为艺术)39-43
- 第四章 走向日常感觉的超现实意味的自觉43-44
- 结论44-45
- 参考文献45-4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6-47
- 致谢47-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秋红;;超现实主义在中国[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张小涛;;绘画的抗体——浅析中国当代新绘画语言特征[J];东方艺术;2006年17期
3 王晶;;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超现实主义情结[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4 曲振通;;《清明上河图》超现实主义创作[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12期
5 张维时;;超现实主义的理论图景与艺术生存——重读《超现实主义宣言》[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6 林辉;;超现实艺术图像分析[J];文艺争鸣;2010年08期
本文关键词: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超现实主义图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55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15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