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当代新工笔画面空间表现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2 11:13

  本文关键词:当代新工笔画面空间表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对新工笔笔墨技法和色彩的研究成果不在少数,但是对新工笔画面空间表现的研究却少之又少。由于受西方绘画体系的影响,多数研究者在研究中国画的画面空间表现时,仍然无法突破西方的论证体系,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对中国绘画的判断。把握新工笔画面空间表现,应该充分考虑中国人居住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因素,同时要特别注意儒、道、释融合而成的中国画精神立足点。本文立足于中国传统的绘画体系,在对当代最具代表性的新工笔画家作品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新工笔画面空间表现的意象性、流动性、偶然性、空灵性四个特点。显然,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很多,既有哲学、社会学层面的因素,又有历史学、心理学、美学的相互影响。本文通过多向的比较分析,从画家的教育背景、作品的消费群体、文化的互渗、科技的发展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试图探寻新工笔绘画空间的成因,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给我们的启发进行了归纳。
【关键词】:工笔 新工笔 画面空间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21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9
  • 一、研究背景7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7-8
  • 三、研究目的8
  • 四、研究方法8-9
  • 第一章 空间表现的历史脉络9-16
  • 第一节 空间表现的有关概念9-11
  • 一、空间9
  • 二、画面空间9
  • 三、画面空间表现9-11
  • 第二节 传统中国画画面空间表现的形成与发展11-14
  • 第三节 当代新工笔画面空间表现的形成与衍化14-16
  • 第二章 当代新工笔画面空间表现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16-30
  • 第一节 当代新工笔画面空间表现的主要特点16-23
  • 一、游心太玄——画面空间之意象性16-17
  • 二、托古改制——画面空间之流动性17-20
  • 三、随势生机——画面空间之偶然性20-21
  • 四、计白当黑——画面空间之空灵性21-23
  • 第二节 当代新工笔画面空间表现的成因23-30
  • 一、对传统的继承与革新23-25
  • 二、画家作品消费群体的影响25-26
  • 三、文化渗透的影响26-27
  • 四、影像业等视觉新媒体的发展27-30
  • 第三章 对新工笔空间构建的思考30-38
  • 第一节 吐故纳新——工笔当随时代30-31
  • 第二节 聚沙成塔——新工笔团体的坚守与探索31-32
  • 第三节 澄怀味象——涤除心中躁气且静心从艺32
  • 第四节 对笔者自己创作的启示32-38
  • 结语38-39
  • 主要参考文献39-42
  • 致谢42-4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借位摄影[J];读者.原创版;2012年03期

2 李泛;;影像的雕塑:比真实更真实[J];人像摄影;2008年02期

3 ;97画廊[J];美术大观;1997年08期

4 蔡泓秋;;建筑钢笔画教学随笔[J];华中建筑;2010年06期

5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媛;高中生绘画作品中的画面空间表现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石英;当代新工笔画面空间表现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3 李志鹏;电影画面空间感的构建方式[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4 马预其;画面空间与真实[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当代新工笔画面空间表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08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408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f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