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剑父绘画艺术及其“折衷”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30 19:08
高剑父是清末、民国时期一位非常重要的画家,以他为首的岭南画派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他提出的“折衷中西、融合古今”成为岭南画派行动的指南,也对中国其他地区的许多画家产生了很大影响。 本论文以“折衷”思想为切入点来研究高剑父的绘画艺术,在纵向的维度上研究高剑父“折衷”思想之变迁,在横向的维度上研究西学东渐、佛教信仰对其“折衷”思想及其绘画艺术之影响。本文除了依据大量文献论述外,还以其流传下来的大量作品为基础进行研究。 高剑父一生波澜壮阔,经历极为复杂,其“折衷”思想与艺术实践也经历了不断地变化与修整。总的来说其创作和“折衷”思想明显的分为三个阶段,表现在其早、中、晚三个时期对“折衷中外、融合古今”的艺术试验上是不同的。他早期的创作和“折衷”思想具有明显的移植性,表现为对日本、西方绘画语言引进过多,与中国传统绘画融合的比较生硬;其中期创作实践及“折衷”思想则表现为以中国语言为核心的融合,企图融合各国于一炉;其晚期艺术则表现出向文人画回归的倾向,具体表现为以文人画为基础吸纳其他。 论文对高剑父创作和“折衷”思想的三个阶段依次展开,论述都贯彻同样...
【文章页数】:22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概况
三、研究视角、主要创新点
四、折衷和"折衷"思想辨析
第一章 高剑父"折衷"思想形成之基础
第一节 开放的地位和外销画传统之于岭南画学启蒙
第二节 洋务派运动、维新派活动之于高剑父"折衷"思想启蒙
第三节 孙中山革命思想、五四运动之于高剑父"折衷"思想启蒙
第四节 十香园:"折衷"思想孕育之基地
一、传统花鸟画技法的锤炼:"折衷"思想形成之基点
二、写生理念的浸染:"折衷"思想形成之要素
三、撞粉、撞水法的历练:"折衷"思想形成之桥梁
四、题材的扩大:"折衷"思想形成之保证
小节 西方刺激与传统底蕴
第二章 探索与模仿——高剑父早期创作与"折衷"思想
第一节 游学、革命、办报等活动中的创作和画学思想
一、赴日留学与革命征程:"折衷"思想形成的契机
二、《真相画报》:折衷中日实践之园地
第二节 高剑父早期创作与"折衷"思想
一、时代精神的表达
二、写实的折衷
三、意境美的折衷
四、形式的折衷
小结:模仿与吸纳
第三章 以中为本——高剑父中期创作与"折衷"思想研究
第一节 中国画现代化进程中的创作和画学思想
一、"方黄之争":"折衷"思想得以修正
二、印度取法:寻找"折衷"的另一参照系
三、中国文化复兴以及中国本位文化运动与其"折衷"思想
四、现代派传播:折衷的新语境
第二节 高剑父中期创作与"折衷"思想
一、以中国画语言为基础折衷他国
二、对西方现代派精神的领悟与形式的折衷
三、题材上折衷新旧,融为一体
小节:"折衷"思想与"新国画"的诞生
第四章 以文人画为本——高剑父晚期创作与"折衷"思想研究
第一节 宗教信仰与疾病困扰下的高剑父晚期"折衷"思想
一、一个致命的缺陷:西方画学基础的薄弱
二、传统文人画倾向的"新文人画"
三、笃信佛教:倡导"新文人画"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健康问题等与"折衷"思想探析
第二节 高剑父晚期创作与"折衷"思想
一、哲学与意境的追求
二、对线条、笔墨的重视和对透视、光影的扬弃
三、改造章法、款式等传统形式,符合现代表达
小节 破茧而出与作茧自缚
结语 高剑父创作与"折衷"思想的历史意义与时代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天风七子”及其艺事考略[J]. 朱万章. 岭南文史. 2007(02)
[2]高剑父“融合中西”中的水彩画因素[J]. 吴纯玉. 文艺研究. 2005(05)
[3]论徐悲鸿与岭南画派之关系:以《文艺因缘》册为例[J]. 朱万章. 美术研究. 2003(03)
[4]中国画的改良思潮与现代进程[J]. 陈池瑜. 美术观察. 2002(05)
[5]民国时期广东“新”“旧”画派之论争[J]. 黄大德. 美术观察. 1999(10)
[6]岭南画派与瓷画艺术[J]. 卫风. 收藏家. 1999(01)
[7]岭南画派论纲[J]. 李伟铭. 美术. 1993(06)
[8]岭南画派及其艺术特色[J]. 谢文勇. 广州研究. 1983(01)
[9]高剑父和岭南画派[J]. 冯伯衡. 美术研究. 1979(04)
[10]关于国画的现实主义问题[J]. 关山月. 长江文艺. 1954 (04)
本文编号:3699318
【文章页数】:22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概况
三、研究视角、主要创新点
四、折衷和"折衷"思想辨析
第一章 高剑父"折衷"思想形成之基础
第一节 开放的地位和外销画传统之于岭南画学启蒙
第二节 洋务派运动、维新派活动之于高剑父"折衷"思想启蒙
第三节 孙中山革命思想、五四运动之于高剑父"折衷"思想启蒙
第四节 十香园:"折衷"思想孕育之基地
一、传统花鸟画技法的锤炼:"折衷"思想形成之基点
二、写生理念的浸染:"折衷"思想形成之要素
三、撞粉、撞水法的历练:"折衷"思想形成之桥梁
四、题材的扩大:"折衷"思想形成之保证
小节 西方刺激与传统底蕴
第二章 探索与模仿——高剑父早期创作与"折衷"思想
第一节 游学、革命、办报等活动中的创作和画学思想
一、赴日留学与革命征程:"折衷"思想形成的契机
二、《真相画报》:折衷中日实践之园地
第二节 高剑父早期创作与"折衷"思想
一、时代精神的表达
二、写实的折衷
三、意境美的折衷
四、形式的折衷
小结:模仿与吸纳
第三章 以中为本——高剑父中期创作与"折衷"思想研究
第一节 中国画现代化进程中的创作和画学思想
一、"方黄之争":"折衷"思想得以修正
二、印度取法:寻找"折衷"的另一参照系
三、中国文化复兴以及中国本位文化运动与其"折衷"思想
四、现代派传播:折衷的新语境
第二节 高剑父中期创作与"折衷"思想
一、以中国画语言为基础折衷他国
二、对西方现代派精神的领悟与形式的折衷
三、题材上折衷新旧,融为一体
小节:"折衷"思想与"新国画"的诞生
第四章 以文人画为本——高剑父晚期创作与"折衷"思想研究
第一节 宗教信仰与疾病困扰下的高剑父晚期"折衷"思想
一、一个致命的缺陷:西方画学基础的薄弱
二、传统文人画倾向的"新文人画"
三、笃信佛教:倡导"新文人画"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健康问题等与"折衷"思想探析
第二节 高剑父晚期创作与"折衷"思想
一、哲学与意境的追求
二、对线条、笔墨的重视和对透视、光影的扬弃
三、改造章法、款式等传统形式,符合现代表达
小节 破茧而出与作茧自缚
结语 高剑父创作与"折衷"思想的历史意义与时代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天风七子”及其艺事考略[J]. 朱万章. 岭南文史. 2007(02)
[2]高剑父“融合中西”中的水彩画因素[J]. 吴纯玉. 文艺研究. 2005(05)
[3]论徐悲鸿与岭南画派之关系:以《文艺因缘》册为例[J]. 朱万章. 美术研究. 2003(03)
[4]中国画的改良思潮与现代进程[J]. 陈池瑜. 美术观察. 2002(05)
[5]民国时期广东“新”“旧”画派之论争[J]. 黄大德. 美术观察. 1999(10)
[6]岭南画派与瓷画艺术[J]. 卫风. 收藏家. 1999(01)
[7]岭南画派论纲[J]. 李伟铭. 美术. 1993(06)
[8]岭南画派及其艺术特色[J]. 谢文勇. 广州研究. 1983(01)
[9]高剑父和岭南画派[J]. 冯伯衡. 美术研究. 1979(04)
[10]关于国画的现实主义问题[J]. 关山月. 长江文艺. 1954 (04)
本文编号:36993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699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