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淳花鸟画从文到野艺术风格的转变
本文关键词:陈淳花鸟画从文到野艺术风格的转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花鸟画,经历了最初以写实为主,后形成了以写实向写意过渡的发展趋势,据史书记载,早在六朝时期便已出现独立形态的花鸟绘画作品,到了唐代,出现了泼墨画家王洽,为后来南宋减笔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南宋梁楷的减笔画开了中国写意技法的先河,牧溪在梁楷的熏陶下摆脱了院体画风的束缚,用笔愈发简洁,后以元四家为首的文人画家们将中国文人画推向了另一个高度,到了明朝,以沈周为首的吴门画派在学习元代的基础上,将游戏水墨、笔墨情趣发挥到一定高度,使得花鸟画更加的恣意放纵,形成了文人水墨写意花鸟画,到了明中期,政治经济的优越条件给文人写意的发展创造了雄厚的基础,文化高压的解除,市民阶层的出现和心学禅学思想的兴起,使观者的审美趣味发生了变化,文学和艺术朝着雅俗共赏的方向发展,此时陈淳的出现确立了大写意花鸟画的地位。陈淳便是生活在明中叶的苏州,宽松的政治氛围,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达的经济优势,在经济繁荣、文风昌盛的苏州地区对艺术的发展是极其有利的,随着市民阶层的出现,文艺思潮的兴起,集绘画、书法、诗词于一身的陈淳,以自身的才情和学识对吴门画派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作为一位具有变革创新意识的画家,将前人优秀传统加以吸收并重新诠释,开创了一代新风,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文人水墨写意花鸟画体系,他的大写意花鸟画,从取象、布局、笔墨等方面在前人基础上都有所突破和发展,并且以大草入画,还开创了许多新的图式,同时代的徐渭、周之冕,明末清初的八大、石涛以及扬州八怪、海上画派等在艺术技巧和美学主张上都继承了陈淳,加之近代的齐白石、潘天寿等人也在此基础上将大写意花鸟画推向了一个新的局面。在古代,有清·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放眼明代花鸟画坛,评价道:“白石翁蔬果羽毛,得元人法,气韵深厚,笔力沉着。白阳笔致超逸,虽以石田为师法,而能自成其妙。青藤笔力有余,刻意入古,未免有放纵处。然三家之外,余子落落矣。”这段话是清代方薰对陈淳创造精神的赞赏和肯定,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陈淳的绘画有对沈周的继承,也有对后世的启发,所以研究他的写意花鸟画对了解和探究整个花鸟画体系以及结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欲对陈淳花鸟画由文气到野逸转变的过程做详细的研究和和论述,通过文献考证、作品分析、图像对比、个案分析和归纳总结的方法,来探索陈淳花鸟画从文到野转变的原因,进而论证各原因对陈淳花鸟画风的影响,以及陈淳在各时期对文气和野逸风格所持的态度,力图通过梳理,让读者在了解陈淳绘画风格的同时而有所感悟。
【关键词】:陈淳 成因 转变 大写意花鸟画 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1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0
- 第一章 陈淳生平简介10-11
- 第二章 陈淳从“文”到“野”艺术风格转变的成因11-20
- 第一节 家学渊源11-13
- 一、官宦门第、书香世家的背景11-12
- 二、父死前后的个性改变12-13
- 第二节 师承关系13-15
- 一、沈周的影响13-14
- 二、文征明的启蒙14-15
- 三、吴门画派对陈淳的影响15
- 第三节 时代背景15-18
- 一、政治背景15-16
- 二、吴中的经济文化状况16-18
- 第四节 人生观的转变18-20
- 一、豁达的人生观18
- 二、不羁个性的爆发18-20
- 第三章 艺术作品凸显“文”到“野”的转变20-37
- 第一节 陈淳早期清丽淡雅的风格20-25
- 一、工致的笔墨和束缚的题材21-23
- 二、题诗上的临摹23-25
- 第二节 陈淳中期疏简秀逸的风格25-29
- 一、诗画相间的手卷形式26-27
- 二、简练概括的形态结构27-28
- 三、笔墨技法的变化28-29
- 四、广泛的题材29
- 第三节 晚年率意洒脱的风格29-37
- 一、以游戏水墨的心态作画30-31
- 二、将草书用笔融入绘画31-33
- 三、进一步发展了诗画相间的长卷形式33-34
- 四、各种笔墨技法的综合34-37
- 第四章 陈淳花鸟画风对后世的影响37-41
- 参考文献41-43
- 后记43-44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4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建富;;醉心绘画的帝王——浅析赵佶绘画艺术[J];大众文艺;2010年12期
2 吴美凤;;明代宫廷绘画史外一章——从慈圣皇太后的“绘造”谈起[J];故宫学刊;2013年02期
3 罗玮;;元明时期树木保护法令初探[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4 吕华亮;;从《诗经》名物的研究纠正今人对诗意之误解(三则)[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文静;魏文斌;;唐代石雕刘萨诃瑞像初步研究[J];华夏考古;2011年02期
6 杨晓春;;南朝陵墓神道石刻渊源研究[J];考古;2006年08期
7 黄玉岩;;王铎的交游与其书风形成的关系简论[J];美术大观;2011年04期
8 许宪生;;试析闽台民间木版年画[J];闽台文化交流;2012年02期
9 陈传席;;龙的爪数初探[J];美术研究;2014年02期
10 杨森;;敦煌壁画椅子造型与传统匡(筐、框)床关系研究[J];美育学刊;201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榞莉丹;《考工记》兵器疏婭[D];复旦大学;2011年
2 王琥;漆艺术的传延[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3 黄培杰;唐代工笔仕女画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4 周晋;写照传神—晋唐肖像画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7年
5 孔涛;北宋院体、文人和禅画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王敏庆;北周佛教美术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7 张蓓蓓;宋代汉族服饰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殷学国;中国诗学渔樵母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林维;道尚贯通·艺贵出新[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10 刘毅;华U窕芯縖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尤汪洋;遵法鼎盛与尚意肇造[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申tb;唐代工笔人物画线、色造型艺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杨婵;数字媒体艺术中楚汉漆器装饰纹样的表现与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1年
4 刘洋;徐渭大写意绘画风格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5 史蕊;“y龇岱省钡奶拼伺璠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樊波;隋代塔铭分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莹;元代题跋的审美价值与地位[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8 顾雪;中国古代的飞翔观及其图像表现[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天垠;元代朱德润生平研究及作品真伪考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10 魏广君;中国水墨画的源起与演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本文关键词:陈淳花鸟画从文到野艺术风格的转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62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76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