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印象派在中国的接受与误读

发布时间:2024-03-09 21:30
  诞生于19世纪后期法国的印象派对世界绘画影响深远,但从被误解到被接受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历程,在20世纪中国其影响与经历亦如此。本文借助大量期刊、画报、画册及相关文献资料,采用艺术现象的铺排与分析方法,介绍了印象派通过留(游)学生、书刊、展览传入中国的三种方式,追溯了其由传入到被批判误读直到最终被重新认识与接受的三个大致历史阶段,并侧重分析了其被误读的原因及表现形式,以梳理国人认识印象派的线索,反映中国对印象派接受的程度变化,最终揭示印象派的传入对中围艺术产生的变化与影响。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印象"东渐:印象派的传入(20世纪初—上半叶)
    第一节 留(游)学生:由外向内传入"印象派"的大军
        一、 留日学生:"印象派"第二故乡的传入主体
        二、 留(游)法学生:"印象派"诞生地的传入力量
        三、 留苏学生:"印象派"欧洲中介国的传入者
    第二节 国内书刊:立足本土引入"印象派"的因素
        一、 期刊、报纸对"印象派"的译介
        二、 专著对"印象派"的译介
第二章 "印象"论争:印象派的接受与误读(20世纪50年代)
    第一节 误读印象派的原因
        一、 外因:来自俄、苏的影响
        二、 内因:国人意识形态的作用
    第二节 误读、误判印象派的体现
        一、 误读"印象派"名称
        二、 误读、混淆印象派画家名称
        三、 误判"印象派"创作方法
        四、 误判"印象派"哲学基础
        五、 误判"印象派"阶级属性
第三章 "印象"再论:印象派再认识与重认识(20世纪70年代以来)
    第一节 从艺术形式讨论再次关注印象派
    第二节 吴甲丰,揭开印象派再认识序幕
    第三节 Post-Impressionism译名争议
    第四节 关于新印象派
第四章 "印象"作用:印象派对中国艺坛的影响
    第一节 印象派色彩观之于中国油画教学
    第二节 印象派画风之于中国油画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图
    附表 改革以来国内涉及印象派原作展一览表



本文编号:39239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9239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d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