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西方历史画的三个样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6 01:23

  本文关键词:西方历史画的三个样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历史画 宗教/世俗 古典/浪漫 历史/现实


【摘要】:历史画是西方美术发展史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艺术创作样态,在西方人文科学研究领域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历史画,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意义的延伸,从其主要功能上理解,历史画是根据特定利益集团的诉求进行有目的的“再现”和“创造”,并以“如其所是”的姿态和“美”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在西方美术的发展历史当中,历史画最为全面也最为完整地呈现了油画这一画种的形式意味和主题内涵,并参与建构人类文明进程中的西方文化品性。 本文以历史画与社会、历史画与时代的关系考察历史画承载的时代内涵和意识形态诉求,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从不同历史时期历史画的主题选择、形式语言、接受对象等方面进行解读和分析,归纳出了西方历史画发展的三个样态,即从“神”到“人”的历史画、从“古典”到“浪漫”的历史画、从“历史的”到“现实的”历史画。 本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章,详细论述了历史画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生成及其时代特点。中世纪被称为“黑暗时代”,其中一个重要的维度是对人性的压抑和对人的个体欲望的贬低。文艺复兴通过复兴古希腊的文化传统,以古希腊的哲学思想、生活方式重新规划和定位现世中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目的,力图摆脱“上帝”对人性的控制和遮蔽。历史画作为时代氛围的视觉文化符号,必然彰显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特点和意识形态诉求。不论是乔托对新的趣味和绘画手法的自觉,还是波提切利在创作中对人性的召唤和呈现,都使得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画表达出了世俗的气息,而少了宗教绘画的概念化和图像教化。从这一时期的历史画可以看出,“神性”被重新看待,“人性”重回人间。 第二章,论述了历史画在时代前进中的转换。新古典主义绘画作为对古典主义的模仿和借鉴,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和个性。新古典主义的历史画创作,也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画拉开了距离。普桑作为新古典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历史画创作成为新古典主义历史画创作的范式典范。美术学院在17、18世纪的规范化建构,形成了严格有序的训练模式和评价标准。历史画作为最能彰显艺术家作为脑力劳动者的优越身份的表征,成为最高级别的艺术形式,其他诸如肖像画和静物画等种类,成为低于历史画的表现模式而被放置在特定的价值体系当中。随着启蒙运动的展开和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在这一历史时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在城市化和机器面前,丧失了往日的“灵韵”,人与人之间、人与机器之间变得复杂而矛盾。此时的浪漫主义高扬人的创造力和人的心理独特性,以极富动感和想象的画面表达对新时代的感受。这时的历史画创作,经历了由“古典”向“浪漫”的转换。 第三章,论述了俄罗斯的历史画创作的样态特点。机器生产对人的异化以及照相机的发明对写实绘画的冲击,让艺术家不得不思考看待世界的方式和表达自我的方式,对形式的发掘和对抽象语言的关注,使得历史画在19世纪变得危机四伏。而这时的俄罗斯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对西方历史画创作文脉有极好的继承,,并加入了新的地域特点和文化气质,使得历史画创作在俄罗斯获得了重生。俄罗斯的艺术创作有文学性和现实性的特点,因而,俄罗斯的历史画呈现出从“历史的”向“现实的”蜕变。 结语部分,根据对西方历史画的论述和阐发逻辑,再次阐述了本文的观点,并以中国当代历史题材的美术创作为契机,反思了西方历史画创作的样态演变对中国历史画创作与传播的影响和启示。
【关键词】:历史画 宗教/世俗 古典/浪漫 历史/现实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19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9
  • 绪论9-11
  • 研究对象9
  • 研究现状9-10
  • 研究意义10-11
  • 第一章 从“神”到“人”——历史画在文艺复兴中的长成11-41
  • 第一节 在宣示宗教教义的合法性中逐步世俗化——历史画的发生11-21
  • 第二节 人文主义者与历史画的文化品格——现世的趣味21-32
  • 第三节 文艺复兴晚期历史画的“矫揉造作”——多彩的样式32-41
  • 第二章 从“古典”到“浪漫”——历史画在变革中的转寰41-60
  • 第一节 社会变革造就历史画的新形态——新古典主义历史画41-47
  • 第二节 艺术殿堂的最高话语——学院标准47-53
  • 第三节 历史画发展的“解毒剂”——浪漫主义53-60
  • 第三章 从“历史的”到“现实的”——历史画在 19 世纪俄罗斯重生60-80
  • 第一节 19 世纪俄罗斯历史画的文学性60-64
  • 第二节 皇家学院的反叛——巡回画派的历史画64-74
  • 第三节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符码化——苏联时期的历史画74-80
  • 结语80-82
  • 注释82-86
  • 参考文献86-91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91-92
  • 致谢9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瑾;;拿破仑时期新古典主义艺术创作的历史考察[J];北方论丛;2011年02期

2 孙嵩霞;;俄罗斯文化史研究新视角——评《俄罗斯文化史——历史与现代》[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0年04期

3 马龙闪;苏联战后的意识形态批判和政治清洗运动[J];东欧中亚研究;2001年06期

4 李瑞琴;;俄罗斯重评斯大林和苏联历史的社会思潮分析[J];俄罗斯研究;2010年01期

5 吴啸雷;;意大利文艺复兴(五)——米开朗基罗和提香的时代[J];中国美术;2014年01期

6 吴啸雷;;意大利文艺复兴(二)——早期文艺复兴三杰和弥散的花枝[J];中国美术;2013年04期

7 吴啸雷;;意大利文艺复兴(六)——多彩的尾声:多元主义和前巴洛克[J];中国美术;2014年02期

8 龙润荃;历史变革的悲怆歌手──俄国画家苏里柯夫[J];俄罗斯文艺;1994年02期

9 张荣生;法国古典主义绘画大师普桑[J];外国文学;1983年11期

10 季明举;;19世纪上半叶俄国文艺、美学思潮及其演进格局[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立文;瓦萨里的艺术教育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808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6808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f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