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像化时代对中国油画未来发展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浅析影像化时代对中国油画未来发展的影响
【摘要】:随着高科技时代的来临,影像作为一种独立的存在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的审美和思维方式,同样也促进了“影像绘画”产生和发展。油画艺术是绘画艺术的一种,也无一例外的在影像化时代产生了新的时代特征,焕发了新的生机。本文旨在通过对研究影像化的产生和其特点,来探讨影像化时代对中西方油画的影响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探讨影像化对自身绘画创作的影响。1.影像给人类文化世界增添了一道更为靓丽的风景线。影像在我们的世界里不再只是所谓的“具象再现”,而是带来了许多新的视觉审美方法。因为影像日渐融入大众生活的每个角落,所以大众对于艺术的感知也趋向于视觉化和图像化。2.影像促进了“影像绘画”的诞生,它是当代绘画影像化的特征型表达。它将“影像”应用于艺术创作,既保有绘画的传统特点,又可以将摄影、计算机处理等影像技术用于艺术创作中。因此,“影像绘画”在当代绘画中成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3.西方绘画艺术历史悠久,而油画艺术可以说是世界绘画艺术中最有影响的画种。而伴随着影像化时代的到来,影像化已经不可阻挡的应用到了油画创作中,这种影响是深远的。4.中国油画在进入影像化时代后,空前的繁荣发展,但我们仍需要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与西方油画相比较,我们存在艺术理念和材料技法方面较为滞后,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利用时代对创作的积极影响去解决问题,从而促进中国油画在新时代下更健康的发展。5.影像对自身创作起到了很大的影响。较为直观的就是对于优秀作品的学习更为便捷,获取素材的途径更为多样,创作周期被大大缩短等。
【关键词】:影像 影像化时代 中国油画 艺术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213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16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4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4-16
- 第2章 影像化的产生及其在绘画艺术中的应用16-27
- 2.1 影像化时代的产生背景16-17
- 2.2 影像化时代的审美特征17-18
- 2.2.1 从艺术视觉感受出发17
- 2.2.2 从艺术发展史角度出发17
- 2.2.3 从技术发展角度出发17-18
- 2.3 影像在绘画艺术中的应用18-22
- 2.3.1 影像在写实主义绘画中的应用21
- 2.3.2 影像在表现主义绘画中的应用21-22
- 2.4 影像绘画及其特点22-27
- 2.4.1 里希特与影像绘画22-23
- 2.4.2 影像绘画的特点23-27
- 第3章 影像化对油画艺术的影响27-37
- 3.1 影像化对西方油画艺术的影响与波普艺术的诞生27-28
- 3.2 影像化对中国油画艺术的影响28-32
- 3.2.1 中国波普艺术与王广义29-31
- 3.2.2 影像化影响了大众的视觉感受31
- 3.2.3 影像化影响了艺术家的价值观念31
- 3.2.4 影像化影响了艺术家的审美观念31-32
- 3.3 影像化时代油画艺术发展的现状32-37
- 3.3.1 影像化时代中国油画发展现状32-35
- 3.3.2 影像化时代中西方油画发展的差异35-37
- 第4章 影像化时代对油画艺术的思考37-47
- 4.1 中国油画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原因37-41
- 4.1.1 中国油画艺术理念较为滞后37-39
- 4.1.2 中国油画艺术材料技法较为滞后39-41
- 4.2 影像化时代下如何进一步推进中国油画发展41-43
- 4.3 影像化时代个人油画创作心得43-47
- 4.3.1 表现主义绘画表达44-45
- 4.3.2 对于影像技术的应用45-47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47-49
- 5.1 结论47-48
- 5.2 展望48-49
- 参考文献49-51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51-53
- 致谢53-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宏伟;马志红;;影像真实性的探讨[J];电影评介;2008年06期
2 黄辉;;附魅、返魅与仿魅:影像化湘西的文化逻辑[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李井;;浅析绘画影像化现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4 何丽野;;当代影像意识形态批判[J];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5 郭琼;;解读《高兴》中西安城市文化符号的传播[J];青年记者;2012年08期
6 陆晔;;影像都市的建构与体验——以2010上海世博会为个案[J];新闻大学;2012年02期
7 ;论影像作为符号[J];世界电影;1988年03期
8 毛晨熙;文学影像化的世纪回眸和反思[J];福建艺术;1997年04期
9 王翔宇;;自主影像的个体意志、信息需求与产业化解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10 刘春;;亚洲舞蹈影像巡礼[J];舞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钱刚;;浮光掠影间的穿梭——读阿毛《影像的火车》[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陆晔;;影像都市的建构与体验——以2010上海世博会为个案(大纲)[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1)——交往与沟通:变迁中的城市论文集[C];2011年
3 林宏婍;灻莉婷;;「媻身圫」,服堓Ru作的假面告白—透怤影像哰[鎶炓獾氖址ú僮鹘槿胱晕覀服堓之晸[A];2011实践大学设计学院国际设计研讨会——设计·养·乐·多论文集[C];2011年
4 郑金龙;李昊;党军红;宫辉;张美荣;韩述;李民;;提高影像化病案信息检索服务质量探讨[A];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二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建昆;致公党中央借助央视技术将提案影像化[N];科技日报;2009年
2 中国唱片总公司总经理 赵大新;建设国家音乐版库影像化工程[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3 周净;提案影像化:直观生动[N];消费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胡劲华;董朝晖:文学影像化的批量生产[N];财经时报;2006年
5 早报记者 石剑峰;“影像与文学是邻居,,一个大门自由进出”[N];东方早报;2012年
6 徐健;一份影像化的创作手记[N];文艺报;2012年
7 章红雨;图书嫁接影像能否开启营销之门[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8 本报资深记者 邵岭;影像深度与思想深度可否得兼[N];文汇报;2012年
9 记者 徐佳;文学经典的影像注脚[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10 张建珍;现实世界的表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连颖;影像与真实[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2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3 孙承健;论影像表意及其接受与情绪的关系[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4 王镇富;影像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高字民;从影像到拟像[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静;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参与式影像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刘晓东;试论视像与图像的情感表述[D];吉林艺术学院;2015年
3 靳羽晨;浅析影像化时代对中国油画未来发展的影响[D];沈阳大学;2016年
4 刘敬;影像书写的赋形思维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宝;论中国当代DV影像的多元化表达及其现实意义[D];重庆大学;2011年
6 李华;参与式影像在中国的发展与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4年
7 于洁;自媒体影像的视觉表达与功能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4年
8 谢靖;影像阅读:读图时代语文教育的新亮点[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周卓彦;某市机动车/驾驶人档案影像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厦门大学;2014年
10 杨洁;影像暴力——落向大地的果实[D];四川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126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712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