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中国山水画与苏州私家园林的交融

发布时间:2017-08-25 01:06

  本文关键词:中国山水画与苏州私家园林的交融


  更多相关文章: 山水画 自然 苏州私家园林 造园艺术


【摘要】:在中国几千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苏州私家园林,成为了独树一帜的瑰丽风景。自古江南是文人墨客的风水宝地,与此同时,我国的另一个文化瑰宝——中国山水画,也伴随着苏州私家园林共同发展,二者相互融合着并影响着彼此的兴衰,逐渐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中国山水画擅长将情感托付于山水之间,造园者又将画卷中的缱绻情意融进园林的山水布局和景观设计当中,这便有了“以画入园,因画成景”的园林画境。对苏州私家园林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山水画的强大理论以及绘画时的技法,苏州私家园林是江南园林的旗帜、是古典园林中的典范,从多重角度阐述了古典园林的美感。本论文以中国山水画和苏州私家园林为研究对象,着重诠释了二者在哲学基础、发展历史、表现形式及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相互融合。无论是园论与画论、画家与造园家、空间布局、诗词表达等方面都有较多的融合,这些都为研究苏州私家园林和中国山水画的交融并上升到审美层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论文从中国山水画与苏州私家园林具有相似的哲学基础——天人合一、儒、道、佛方面展开阐述,二者都秉承着“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的目标,以自然山水、植物、建筑等为基本要素,经过画家赋予其灵性、给予其形式变换,以此组成了画作,用来表达情感、抒发心境、阐述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思想。从理论上来讲,中国历史上造园理论比绘画理论晚了千年有余,这段时间的私家园林受山水画理的引导、得山水画理的精髓,在这一段时期内,我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多数来自山水画论的启示——“以一点墨,摄山河大地”与“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不谋而合,因此画论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成是园论。在构图形式上立意,表达有散点透视法和“三层”、“三远”法,空间处理注重虚与实、藏与露、疏与密、以小寓大和取舍的合理安排,这些对苏州私家园林的造园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由这些来探究苏州典型园子的造园艺术,从而更加深刻地证实中国传统山水画对苏州私家园林的影响。由中国传统山水画分析苏州私家园林当中的艺术精髓,从苏州私家园林中寻找古典园林的意境美,二者微妙的交融已成为我们研究的主要方向,并从哲学基础、发展史、表现形式、审美情趣等方面深入探讨中国山水画和苏州私家园林的相互交融,从而让当代设计师更了解自然和园林的关系,运用现代手法结合历史精髓打造出更适合现代人生活的园林景观。
【关键词】:山水画 自然 苏州私家园林 造园艺术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12;TU98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7
  • 1.1 研究背景9
  • 1.2 目的和意义9-10
  •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10-13
  • 1.3.1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10-12
  • 1.3.2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12-13
  • 1.4 研究内容13-14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4-15
  • 1.6 研究范围及调研地点15-17
  • 2 交融的哲学基础17-24
  • 2.1 天人合一17-18
  • 2.2 儒18-20
  • 2.3 道20-21
  • 2.4 佛21-23
  • 2.5 本章小结23-24
  • 3 交融的发展历程24-31
  • 3.1 魏、晋、南北朝24-25
  • 3.2 隋、唐阶段25-26
  • 3.3 宋元时期26-28
  • 3.4 明清时期28-30
  • 3.5 本章小结30-31
  • 4 交融的表现形式31-60
  • 4.1 画论与园论31-32
  • 4.2 画家与造园家32-39
  • 4.2.1 王维与辋川别业33
  • 4.2.2 宋徽宗与寿山艮岳33-35
  • 4.2.3 文徵明与拙政园35-39
  • 4.3 空间布局39-54
  • 4.3.1 “三层”“三远”40-42
  • 4.3.2 散点透视42-44
  • 4.3.3 隐现藏露44-47
  • 4.3.4 虚实黑白47-49
  • 4.3.5 疏密繁简49-54
  • 4.4 以画造园、园中有画54-59
  • 4.5 本章小结59-60
  • 5 交融的审美情趣60-67
  • 5.1 气韵生动,形神兼备60-61
  • 5.2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61-63
  • 5.3 情景交融,“意”在笔先63-66
  • 5.4 本章小结66-67
  • 结论67-68
  • 参考文献68-7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1-72
  • 致谢72-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袁红宇;禅宗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乔永强,陈元欣,周曦;中国园林与道家思想[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隋志刚;中国绘画理论思想对古典园林立意布局的影响[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张三元;“天人合一”新论[J];华夏文化;2004年04期

5 王恒;;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画的关系[J];山西建筑;2010年24期

6 熊清华;;“画”与“园”——探析传统山水画对古典园林之启迪[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7 陈晓彤;英国自然式园林发展探源[J];新建筑;2002年06期

8 刘庭风;中日古典园林哲学比较[J];中国园林;2003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初冬;复归“山水”[D];天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邓姣华;中国园林的山水画情怀[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建英;试论园林艺术的诗情与画境[D];东南大学;2005年

3 侯涛;浅论江南文人园林布局与意境营造[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4 赵爱华;画境与园景[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5 王栋;蝼蚁之余 便有远韵[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6 林晨霞;中国古典文人园林的山水画语言[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7 赵玲;中国古典园林意境营造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戚久琳;江南私家园林空间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341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7341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5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