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寻求审美与生命的合奏

发布时间:2017-10-14 14:22

  本文关键词:寻求审美与生命的合奏


  更多相关文章: 情感 情感教育 美学 审美教育


【摘要】: 本篇论文构思和写作的出发点在于两个不太令人满意的事实:一是审 美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推行的失衡。美育在美学研究中一直广受重视, 被给予了很高的地位,但在实际推行中产生的积极社会效果却与我们所期 望的相差甚远。本文以为其主要问题在于美育没有找到自身与现实结合的 切入点;二是情感教育在当前处于被忽视和冷落的境地。情感教育还没有 获得独立的研究和操作领域,还不能确定自身在实施过程中的主要内容, 因而只能作为知识教育的工具和助力。本文以为原因在于情感教育缺乏哲 学层面的理论支持,还没有完成自己在文化—价值系统中的最终定位。 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要弄清美与情感、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的关系。 美学肇事始于鲍姆嘉通,真正独立于康德。美学从一开始就把构成人主体 精神的“知、情、意”中的“情”作为研究对象,确立自己为研究“以情 感为核心的人类感性的科学”。美与情感的关系自然是非常密切的。而审美 教育从概念的提出者席勒那里就应该被理解为情感教育。在当前看来,广 义的美育作为人格教育,就是通过情感而达到对人的高尚情操的培养。狭 义的美育指的是艺术教育。因为艺术是情感交流的载体,是情感的符号, 所以,狭义的美育在本质上也是情感教育。总之,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的 外延或有差别,但二者的基本内涵是一致的。 因此,本文以为,美育与现实结合的立足点即是情感教育;情感教育 也必然可以从美育的角度,获得强大的理论支持,寻找到自己在整个对“人” 的教育中的正确位置。情感教育与审美教育的结合对实践有以下的指导意 义:情感教育和美育一样,作为通过情感来完成的人格教育应有其独立的 品格;作为狭义的美育,艺术教育也应当摆脱其在实施中的技能化倾向; 情感教育与德育的结合使后者由单调枯燥的说教变为一个审美化、情感化 的生动过程,从而增强其教育效果和社会影响。 本文的主旨,就是以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的结合来推动当前的情感教 育走出困境。二者合而为一,共同完成对人的情感的培育,追求感性的觉 醒、解放、释放和自由,同时呼唤感性的纯洁、升华和超越。让美化作情 感性的、体验性的生活自身,,寻求审美与生命的合奏,最终在真正的意义 上实现人的生命。
【关键词】:情感 情感教育 美学 审美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B83-0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6
  • 6-7
  • 一、 情感教育在当前的困境7-12
  • (一) 科学理性主义(工具理性)对情感教育的冲击7-9
  • (二) 感性文化的庸俗化、低级化对情感教育的影响9
  • (三) 我们当前的教育自身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9-12
  • 二、 对情感教育的界定12-19
  • (一) 情感的概念辨析12-15
  • (二) 情感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关系15-18
  • 1、 作为人类生存的适应机制15-16
  • 2、 作为认识发生的动力机制16-17
  • 3、 作为行为选择的评价机制17-18
  • 4、 作为生命的享用机制18
  • (三) 情感教育的基本内容18-19
  • 三、 审美教育的本质是情感教育19-32
  • (一) 美与人类情感的关系19-29
  • 1、 鲍姆嘉通的“感性学”19-21
  • 2、 康德的反思的审美判断力21-29
  • A、 康德哲学的知识学和人类学立场21-23
  • B、 自然的形式的合目的性与愉快的情绪的联结23-25
  • C、 审美判断的对象性和客观性25-29
  • (二) 审美教育的本质是情感教育29-32
  • 四、 对情感教育如何走出困境的思考32-33
  • 参考文献33-35
  • 后 记35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崔淑慧;论非语言符号视角下的中小学情感教育[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315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0315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6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