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美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1 06:10
本文关键词:泰戈尔美学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梵 梵我一如 证悟 韵律 和谐统一 爱 结合 天人合一
【摘要】: “你是谁,读者,百年之后读着我的诗?” 早在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印度诗哲就充满自信地发出了这一声饱含慈爱和关切的询问。这一“预言”的实现,无疑是对今天泰戈尔研究的意义所作的最生动和最具权威性的注脚。我们认为,泰戈尔询问的并非某个单独具体的人,而是人类整体,只要人类不停止这种对人性真理的追问,泰戈尔的思想就永远不会失去其价值。对人类全体命运的关注和对人性真理的不倦追求使泰戈尔的思想具有了一种最为广泛的普适性。今天,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泰戈尔的思想重新被处于困境中的人们所发现,并再次给予人们以智慧的启迪。这也正是本文写作的缘起。泰戈尔思想的核心是和谐统一,根据不同的情境也可以被分别表述为“韵律”、“爱”、“结合”或者“真理”等等。本文紧紧围绕这一中心来展开论述,主要探讨的问题有:和谐统一思想的根源是什么,泰戈尔的宗教思想有何特点;泰戈尔的哲学观念是怎样的,如何影响到其美学思想;泰戈尔的美学思想有何特征以及对于当下的意义等。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和揭示,大而言之,将有助于人类摆脱目前的生存困境,促进人性的健康发展和完善,从小的方面说也必将有助于东方美学的学科建设。 本文所用的“东方”这个术语,仍沿袭邱紫华教授《东方美学史》的用法,既非纯粹的地理概念,也非单纯的文化体系归类,而是两者兼顾。但在具体使用中又以最具代表性的印度和中国两大文明为研究和分析的典型个案。文章共分为五部分: 前言部分介绍泰戈尔美学思想的现代意义。从简介泰戈尔生平思想入手,进而转到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危机,然后引出对泰戈尔思想的现代意义的说明。同时扼要介绍了国内的研究现状及本文研究的基础和方法。 第一部分是泰戈尔宗教思想的研究。泰戈尔是坚持宗教信仰的,他的宗教思想的来源也是多方面的,既有作为印度本土第一大宗教——印度教的哲学根据的奥义书思想和吠檀多哲学,也有佛教、耆那教等其他教派的思想,还有外来宗教如伊斯兰教和琐罗亚斯德教的教义主张等。泛神论思想和“爱”的教义是其宗教思想的最大特色,此外还带有神秘主义色彩。而最根本的,泰戈尔所倡导的“人的宗教”其实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宗教,倒更像是一种注重精神修炼的人生理想,具有浓厚的人本主义特色。和谐统一思想从其“梵我一如”的泛神论思想发端。 第二部分是泰戈尔哲学思想的研究。哲学和宗教的联系密不可分,,这不仅是泰戈尔思想的特点,也是印度乃至整个东方思想的特色。这一部分主要论述泰戈尔哲学思想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泰戈尔把世界的本原规定为梵(也就是宗教的所谓“神”),并认为宇宙间有三种实在,除了梵之外,另两种是自然即现象世界和个我的灵魂(阿特曼)。其中梵是最根本的实在,是万物的本原,个我灵魂是梵的内在化和人格化形态,均属于精神世界,只能通过直觉去证悟其存在。感觉用于认识日常生活直接接触的经验世界,理性用于认识科学世界。梵、自然和人三者都分别具有有限和无限两方面的属性,不仅各各包含和反映着和谐统一的真理,而且彼此之间也都依赖和谐统一的真理来维系。调和对立、矛盾和差异的方面,否认它们的绝对性是泰戈尔哲学思想的最大特征。 第三部分是泰戈尔的自然美观以及对美的一般看法。泰戈尔的美学观是其哲学思想在美学领域的具体表现。自然是美的,因为它也是梵的显现,而且充满了生命的活力。美不仅总是具体和感性的,而且具有完整性。美之所以可能乃是因为和谐统一真理的感性显现,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也因这种和谐统一而建立起了万物一体的精神联系。由这种一体感而生的愉悦也就是审美的感受。自然虽然美却不是高层次的美,因为自然美太过依赖外在的感官而相对缺乏心灵的自由创造。借助于想象的自由创造是人不可或缺的精神表征,这只有在艺术美中才可以充分地见到,所以艺术美才是更高的美。 第四部分是泰戈尔的文学、艺术美学观。泰戈尔认为艺术的本质是表达。所要表达的内容其实是主体主观心灵与外在世界在本性上的某种一致性感受,也就是是泰戈尔所谓的“结合”。印度诗学理论中所阐释的文学情味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与美有较多一致之处,但还并不就等于美。情味实际上是摆脱外在感观束缚的较高层次的艺术审美形态,是人的自然感情的艺术形态化。文学之美在于多种构成要素的和谐统一。泰戈尔的艺术美观还体现在他的音乐、绘画艺术的创作实践和见解论述中。音乐是通过声音媒介对真理所作的表达,表达内容与表达手段直接同一,因而具有较大自由;绘画之美在于色彩和线条的组合反映了无所不在的梵性真理,在于艺术家将一个“真实的形式”而非“事实形式”呈示给我们,在于所有差异、对立因素的包容和趋同。总之,都是通过有限来表达无限。 第五部分是泰戈尔对于东西方美学思想的比较与反思。通过泰戈尔对西方美学和东方美学分别所作的评价,提出东西方相结合的前景展望。这一部分引进了我国当代著名学者张世英教授的“人类精神发展三阶段说”哲学理论,用以作为对泰戈尔美学思想进行现代分析的参照物和坐标。经过对比分析发现,泰戈尔的美学思想与该理论有较多一致和暗合之处。当今,东方和西方其实都面临着共同的难题,也可以说都处于哲学、美学思想的转型时期,东方和西方彼此需要,二者互相借鉴,通过结合而达到更高层次的和谐统一应当是目前大势所趋。 结语部分介绍泰戈尔思想在东、西方世界所产生的反响。西方世界反响强烈,但存在“东方主义”的接受障碍;东方的中、日两国则反应较为冷淡,存在着许多误解。这种情况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现状有关,但泰戈尔思想对于全人类所具有的普遍而积极的意义则是不容抹煞的。
【关键词】:梵 梵我一如 证悟 韵律 和谐统一 爱 结合 天人合一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83-093.51
【目录】:
- 内容摘要5-7
- Abstract7-12
- 绪论: 泰戈尔思想的现代意义12-19
- 一12-13
- 二13-15
- 三15-17
- 四17-19
- 第一章 泰戈尔的宗教思想19-46
- 第一节 《奥义书》及吠檀多哲学对泰戈尔的深刻影响19-25
- 一、有神论的形成21-22
- 二、泰戈尔宗教思想中的泛神论22-25
- 第二节 泰戈尔对佛教、耆那教思想的继承和发挥25-33
- 一、一视同仁的拯救意识──奉献给无限的爱26-30
- 二、对宗派主义宗教意识的批判30-33
- 第三节 泰戈尔对伊斯兰教和琐罗亚斯德宗教思想的继承与发挥33-46
- 一、印度苏非派与泰戈尔的宗教神秘主义倾向34-39
- 二、伟大先知的召唤──宗教的道德性质和方向39-46
- 第二章 泰戈尔的哲学思想46-76
- 第一节 泰戈尔哲学思想的本体论46-54
- 一、梵是最高的实在──泰戈尔的宇宙观47-52
- 二、梵、自然、人52-54
- 第二节 泰戈尔哲学思想的认识论54-60
- 一、人的认识对象和认识途径54-57
- 二、真理是一切事物的综合57-60
- 第三节 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60-67
- 一、泰戈尔的自然观61-63
- 二、对手还是同伴──人与自然的关系定位63-67
- 第四节 论“人的宗教”──泰戈尔的人生哲学67-76
- 一、在万千欢娱的约束里拥抱自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68-71
- 二、人道主义的推崇和幻灭71-76
- 第三章 泰戈尔美学思想概观76-92
- 第一节 泰戈尔论自然美76-82
- 一、自然因何而美76-80
- 二、自然美在泰戈尔美学思想中的地位80-82
- 第二节 泰戈尔论美82-92
- 一、美不是抽象的观念:美与真、善的关系83-86
- 二、和谐──美在关系中86-89
- 三、美的完整性:美是全部89-92
- 第四章 泰戈尔的文学、艺术美学思想92-129
- 第一节 泰戈尔论文学(Literature)的美学特征92-109
- 一、文学之美在于多种因素的和谐统一92-99
- 二、继承与创新:泰戈尔的“情味”观99-109
- 第二节 泰戈尔论艺术( Art)的美学特征109-129
- 一、泰戈尔论艺术的本质109-115
- 二、泰戈尔论各门类艺术的特征115-129
- 第五章 在传统与现代转型中的泰戈尔的比较美学观129-157
- 第一节 泰戈尔对西方美学的评价130-143
- 一、泰戈尔对西方美学思想的借鉴与批判130-139
- 二、泰戈尔的和谐美观与西方和谐美观的比较139-143
- 第二节 泰戈尔对东方美学的评价与展望143-157
- 一、泰戈尔对东方美学思想精髓的阐发和评价144-149
- 二、预测──东方美学思想可能的发展方向149-157
- 结语:让人性回归梵的鸟巢──世界的泰戈尔157-168
- 一、泰戈尔在西方世界的反响158-162
- 二、泰戈尔在东方其他民族的反响162-168
- 参考文献168-174
- 后记174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钰婷;;深邃哲理的载体——《飞鸟集》修辞手法探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程娟珍;论泰戈尔“心灵表现说”的诗学观[D];漳州师范学院;2011年
2 李志斌;泛神论美学观与宗白华《流云小诗》[D];山西大学;2010年
3 范亮亮;现代文学视野下的泰戈尔来华事件研究[D];宁波大学;2012年
4 梁伟丽;翻译美学视角下冰心汉译《吉檀迦利》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2年
5 王菲菲;泰戈尔长篇小说中东西方文化的杂糅性[D];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
6 付瑶;单纯而又丰厚的艺术世界[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717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071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