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逊的“认知绘图”理论及意义
本文关键词:詹姆逊的“认知绘图”理论及意义
【摘要】:在后现代社会阶段,人类的生存境况和知识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环境使得美学的内容和功能也发生了变化。所以,詹姆逊要绘制一幅全球性的美学"认知绘图",以正确地分析和判断后现代文化的状况和处于这种文化语境中的人类的现在和未来。他借鉴地图学的意义,为认知领域勾画出以"空间"概念为基本依据的"认知绘图"。"认知绘图"是詹姆逊精心设计的崭新文化政治模式,为当代文化提供一种新方法和新视角,借此研究后现代时刻奇特怪异的全球性空间。詹姆逊的"认知绘图"理论突破了传统的反映模仿说和旧的"再现意识形态"的框架,在新的历史境遇中融入更多的内容,形成一种兼容并包的美学模式。
【作者单位】: 咸阳师范学院国际交流学院;
【关键词】: 后现代语境 詹姆逊 认知绘图
【基金】:咸阳师范学院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1XSYK101)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Fredric Jameson)是20世纪优秀的文化批评家,新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人物。他从全球性的理论视域出发,提出了具有建构性和创新性的“认知绘图”美学理论。一、“认知绘图”产生的后现代文化语境20世纪是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历史时期,也是社会剧烈动荡、矛盾交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旭;探析杰姆逊后现代美学理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2 李明;;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与大众文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张晶;;文艺美学的当代建构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罗宁;;中国当代行为艺术的美学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5 米东海;;中国古典文化的发展的消费趋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6 王海洲;后现代主义与王家卫电影[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7 李金辉;结构与历史的辨证——论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8 张晶;;在文学与艺术的融通中拓进文艺美学[J];北方论丛;2009年01期
9 刘文辉;;20世纪90年代传媒建构下的消费文学[J];北方论丛;2011年05期
10 苗春凤;杨正德;;论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璇;;上海市中产阶层化文化影响下的空间重构[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何海兵;;后马克思主义理论评介[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3 张艳洁;;现代广告创意的游戏化倾向[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4 陈舒雯;;全球化时代文化生产方式影响下的城市空间重构——以上海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邓化媛;张京祥;;消费文化转向下的近代历史风貌区更新改造再解读[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马大康;;新理性精神:文学的立身之本——兼论理性与感性生命的关系[A];东方丛刊(2004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七辑)[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胡慧华;符号化:当代消费社会批判的一个维度[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巩英春;当代信息社会背景下的文化资本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5 罗昔明;消费主义视域下经典的生成与延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许勇为;马尔库塞的现代性批判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爱侠;右派形象与作家心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罗锋;“历史的细语”:新纪录运动中的底层影像研究(1991-2010)[D];复旦大学;2011年
9 操奇;主体视界中的文化发展论[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李翔宇;消费文化视阈下当代商业建筑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耿蕾;后现代音乐思潮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君;论詹姆逊的全球化文化思想[D];湘潭大学;2010年
4 陈琦;大众文化叙事下的媒介公信力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许丽;论新时期我国社会历史批评的转型[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裴佳;影视字幕翻译中的文化转向:以美剧《老友记》情感文化翻译为例[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谭雷;詹姆逊“认知的测绘”美学理论探析[D];西北大学;2010年
8 程晓;论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诠释学[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晓霞;消费文化语境下的家庭电视购物频道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曾喜云;论詹姆逊对结构主义的阐述[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艳妮;;国内詹姆逊思想研究综述[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侯斌英;詹姆逊论大众文化[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宁媛,饶思中;简论詹姆逊的异化克服理论[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4 陈莉;;碎片化与意识形态批评——詹姆逊后现代文化批评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苏仲乐;;詹姆逊辩证批评阐释下的“乌托邦”[J];外国文学;2009年03期
6 姜贵梅;冯红;;詹姆逊的历史观[J];名作欣赏;2013年24期
7 刘大先;;测绘立体的詹姆逊[J];云梦学刊;2013年06期
8 肖丰;;詹姆逊与马克思意识形态分析理论之比较[J];作家;2008年20期
9 宋德孝;;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本体蕴义与范式表现的多样性——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观述评[J];南都学坛;2008年06期
10 沈静;;论詹姆逊的辩证批评理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胜云;;论詹姆逊文化研究的范式危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2 罗骞;;詹姆逊对“生产方式”的坚持与阐释[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康慨;詹姆逊获郝尔拜奖[N];中华读书报;2008年
2 王逢振;为什么编《詹姆逊文集》[N];光明日报;2004年
3 胡亚敏;詹姆逊:从文学批评到文化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0年
4 杨仁敬;詹姆逊和他的马克思主义情结[N];中华读书报;2004年
5 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韩雅丽;詹姆逊论后现代主义的理论特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马海良;评陈永国教授《文化的政治阐释学》[N];中华读书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沈静;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阐释学美学[D];武汉大学;2010年
2 胡亚敏;詹姆逊·新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杜明业;詹姆逊的文学形式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詹姆逊形式理论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杨熙雯;詹姆逊阐释理论之初探[D];苏州大学;2013年
3 谭雷;詹姆逊“认知的测绘”美学理论探析[D];西北大学;2010年
4 苗枝文;詹姆逊《政治无意识》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5 任春梅;论詹姆逊后现代语境下的新马克思主义[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侯斌英;试论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理论[D];新疆大学;2004年
7 范海兰;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大众文化观[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彩云;试论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丁升华;詹姆逊的文化转向理论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瑞;詹姆逊后现代主义空间理论述评[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745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074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