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记》自然美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6 10:04
本文关键词:《乐记》自然美学思想研究
【摘要】:自然美学是研究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的学科,它主要包括人与自然两个主体。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和天人合一的核心哲学精神是其形成的重要背景因素。通过对《乐记》作者及其成书时所处社会环境的分析,可以得知,《乐记》在经过先秦时期的初步成书,再到汉武帝时的最终成书这一阶段,,主要受到儒、道两家自然美学思想的影响,《乐记》又正是在中国传统的“天—道”、“理”、“度、数、象”、“阴阳、五行”、“气”、“和”这六个主要哲学范畴的交互影响、综合作用下,最终形成了《乐记》包罗万象、宏大壮阔的音乐宇宙自然美学思想。它以音乐为媒介来沟通人与心、人与人、人与宇宙自然,追求“大乐与天地同和”的超越境界;其自然美学思想集中表现在音乐与自然、音乐与人、音乐与人生的自然境界这三个方面,并最终突出强调对天人合一终极境界的心向神往。
【关键词】:《乐记》 自然美学思想 哲学范畴 人生境界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绪论7-10
- 1 《乐记》的作者及其成书时所处的社会环境10-16
- 1.1 《乐记》作者及成书年代考10-12
- 1.2 《乐记》最终成型时的社会历史情况12-16
- 2 《乐记》自然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范畴16-35
- 2.1 天-道16-18
- 2.2 理18-21
- 2.3 度、数、象21-24
- 2.4 阴阳、五行24-26
- 2.5 气26-31
- 2.6 和31-35
- 3 《乐记》的自然美学思想35-53
- 3.1 《乐记》自然美学思想的形成35-41
- 3.1.1 儒家的自然美学思想36-37
- 3.1.2 道家的自然美学思想37-38
- 3.1.3 西汉前期的自然美学思想观念38-41
- 3.2 音乐与自然41-47
- 3.2.1 “动静”说41-43
- 3.2.2 “物感”说43-46
- 3.2.3 “人化物”46-47
- 3.3 音乐与人47-50
- 3.3.1 “遗音遗味”说47-48
- 3.3.2 “和乐”48-50
- 3.4 音乐与人生的自然境界50-53
- 3.4.1 超越境界50-51
- 3.4.2 终极境界:天人合一51-53
- 结语53-54
- 参考文献54-57
- 致谢57-58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和所获奖项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蔡仲德;;河间献王刘德评传[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2 陈望衡;中西自然美学观比较研究[J];湖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6期
3 陈望衡;;中国古代如何言说自然美[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陶礼天;;《乐记》的音乐美学思想与“遗音遗味”说[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孙星群;《乐记》研究百年回顾[J];中国音乐;2000年04期
本文编号:10981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098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