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尔泰美学:生命与阐释的二重奏
发布时间:2017-10-26 10:23
本文关键词:狄尔泰美学:生命与阐释的二重奏
【摘要】:该论文首先致力于探讨狄尔泰美学思想的主要来源,即他对经验主义哲学中“经验”的推崇诞生了他前期生命美学中的“体验”概念,,而他对康德哲学的反驳与发展则产生了他的“历史理性批判”中的“理解”这一阐释学思想,同时他发展了康德的“想象”论思想使其具有拯救生命的功能。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他在生命美学中用“体验”来关注感性个体生命的价值、意义等问题,这一路径却使他遭遇了不可透悟的生命之谜,对此,他试图通过诗歌这种艺术来抵达生命的深渊,却最终不可得,陷入困境。至此,论文探讨了他生命美学的困境,即他何以要从生命美学发生转向,原因在于他思想中个体生命与整体(历史)生命的循环矛盾和“体验”概念自身的困惑,他为寻求更为客观有效的知识而转向阐释学美学,即他想通过“理解”这一概念为知识的有效性奠定基础。接下来这一部分论文首先梳理了“理解”的内涵并清理了它和“体验”的关系,进而探讨了阐释学最为核心的语言学问题,具体分析了他对语言性艺术的美学要求,和艺术阐释中“理解”对生命时空拓展与超越。在此基础上把他的生命美学和阐释学美学在整体上概括为“生命阐释学美学”,并对其中的关系与地位作了初步清理,阐明了他生命阐释学美学的建构。最后狄尔泰美学的贡献:对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影响甚大,而他思想自身的局限决定了其被人超越被人忽视的命运。
【关键词】:生命 体验 阐释学 理解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B83
【目录】:
- 中文摘要10-11
- 英文摘要11-12
- 引言12
- 一、狄尔泰美学思想的主要资源12-15
- 一)、经验主义的哲学根基13-14
- 二)、康德哲学的反驳14-15
- 二、生命视野下的狄尔泰美学15-19
- 一)、“生命”中的“体验”15-16
- 二)、再论“生活与世界之谜”16-17
- 三)、诗的澄明之境17-19
- 三、生命何以走向阐释——狄尔泰生命美学的困境19-23
- 一)、个体生命与整体(历史)生命的循环矛盾19-21
- 二)、描述心理学中“体验”的困惑21-23
- 四、阐释学美学之路——“生命阐释学”美学的建构23-30
- 一)、从“体验”到“理解”的蜕变23-25
- 1、“理解”的含义23-25
- 2、“理解”与“体验”的关系25
- 二)、语言性艺术的美学要求25-27
- 三)、艺术阐释中“理解”对生命时空的拓展与超越27-28
- 四)、“生命阐释学”美学的建构28-30
- 五、狄尔泰美学的贡献与局限30-32
- 致谢词32-33
- 主要参考文献33-34
- 原创性声明34
-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3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莫伟民;狄尔泰的历史理性批判[J];河北学刊;2004年02期
2 李红宇;狄尔泰的体验概念[J];史学理论研究;2001年01期
3 陈锋;论狄尔泰的逻辑学思想[J];学海;2004年04期
4 明智,吴顺恩;W·狄尔泰的生命—历史哲学评介[J];咸宁师专学报;1999年04期
5 谢地坤;狄尔泰与胡塞尔[J];哲学研究;2000年10期
6 潘中伟;意义的追寻及其迷失——简析狄尔泰的精神科学认识论[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本文编号:10982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098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