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秀骨清像”——魏晋时期神仙观念影响下的人物品藻观

发布时间:2017-10-27 14:05

  本文关键词:“秀骨清像”——魏晋时期神仙观念影响下的人物品藻观


  更多相关文章: 神仙观 魏晋玄学 人物品藻 秀骨清像


【摘要】:"秀骨清像"是魏晋人物品藻的基本内涵,并对当时及以后中国人物画的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其根植于魏晋时期兴起的玄学思潮,这种思潮对魏晋神仙观念的演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尤其表现在当时的神仙观对人物品藻观的确立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魏晋神仙观念的细致分析与研究,来探讨神仙观念与魏晋士人审美观和人物品藻的内在发展脉络。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
【关键词】神仙观 魏晋玄学 人物品藻 秀骨清像
【分类号】:B83-092
【正文快照】: 魏晋时期,由于玄学思想的产生,导致从先秦到汉代乃至东晋的神仙观念发生了明显的转向,形成了那一时期具有独特审美标准的人物品藻体系,并使得在魏晋人物品藻上对“秀骨清像”形象的推崇,此种风尚肇始于顾恺之、戴逵,成熟于陆探微。在其演绎的过程中,魏晋神仙观念在魏晋玄学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宁稼雨;;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神仙观念的嬗变[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蒲日材;杨宗红;;魏晋人物审美观与神仙形象的关系——以《世说新语》例[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月英;《聊斋志异·嫦娥》对嫦娥形象的重写[J];蒲松龄研究;2005年02期

2 王光福;聊斋鬼狐源[J];蒲松龄研究;2005年02期

3 何根海;大禹治水与龙蛇神话[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4 阚绪良;;“履帝武敏歆”新解[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5 潘啸龙;;关于《九歌》二《湘》的神灵问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6 陈丽平;试论《穆天子传》的神话境界[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7 岳五九;《代悲白头翁》赏析[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赵沛霖;;两种不同人生价值取向的抉择——郭璞《游仙诗·京华游侠窟》试解[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傅道彬;;《月令》模式的时间意义与思想意义[J];北方论丛;2009年03期

10 郭文;;论嵇康的道教神仙信仰[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孝军;郝利荣;;论汉画像石中“祭案”与“庖厨”的意义——兼论《太平经》中的死后世界以及汉代民俗信仰[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黄慧文;;从王母娘娘开山祖庙匾联文化探讨西王母之迁术[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5 袁梅;中国古代神话中智慧导师阿尼玛原型及其承传移位[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毛措;聂赤赞普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李虹;死与重生:汉代墓葬信仰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徐桂秋;孟子文艺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9 向柏松;中国创世神话形态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10 汪楠;20世纪上半叶中国神话学史[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何惠;嫦娥形象的生成和演变[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厉复超;隋唐时期淫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洪波;凝聚、超越与沉淀[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玉婷;中国古典美学“兴”范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冯晖;先秦诸子引《诗》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婷;《真灵位业图》的神仙信仰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张小姣;朝鲜族萨满教巫舞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谭晓花;《拾遗记》名词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俊荣;汉魏六朝道教仙传故事类型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军政;;魏晋玄学美学精神浅论[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1期

2 朱志远;;“淡”趣之美——魏晋玄学的人格审美理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侯力,张玉;论魏晋玄学与审美范畴形成的关系[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黄晓红;俞成义;;从魏晋审美意境的转变看哲学史的逻辑发展[J];晋阳学刊;2006年04期

5 魏飞;方晨曦;;论魏晋时代的美学风气及其社会背景[J];法制与社会;2009年17期

6 王小岩;;玄学情性自然论与当代主体审美精神的建构[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7 朱承钊;;谢道韫美学思想评析[J];美与时代(下);2010年08期

8 孙延军;王弼的言意之辨与中国古代审美意识[J];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01期

9 王海东;;浅谈魏晋玄学与魏晋美学中的形、神问题[J];上海艺术家;2008年06期

10 肖元初;魏晋审美自觉的文化基质及其成因[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洲;;中国审美领域中的三个重要理论范畴——试论诗品、人品和画品[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袁济喜;从玄境到当下的六朝美学[N];中华读书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国贞;魏晋玄学的生态观与审美观[D];山东大学;2009年

2 黄沁茗;论《世说新语》人物品藻的生态审美意蕴[D];武汉大学;2012年

3 韩国良;道体·心体·审美[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修建;名士风流[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茂叶;魏晋玄学名教与自然之辨的美学意蕴[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辛玉彤;嵇康美学思想新论[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3 王杰;魏晋士人的理想人格建构[D];郑州大学;2007年

4 赵云;《人物志》人物品鉴的审美解读[D];郑州大学;2007年

5 石俊英;刘邵《人物志》的人生美学思想[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037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1037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5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