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实践转向与美的本质
本文关键词:后现代实践转向与美的本质
更多相关文章: 后现代实践转向 美的本质 关系本体论 实践认识论
【摘要】: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传入中国,反本质主义成为一种时髦的口号,"美的本质"也被某些人视为"伪命题"。但是,"美的本质"是不可回避的,正是"美的本质"的基本确定规定了一种美学研究的基本性质、基本导向、基本原则,美的本质问题恰恰是美学研究的灵魂。"美的本质"的基本观点是任何一种美学体系的理论前提和理论悬设。关键在于,以什么观点、立场、方法来研究美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实践转向"已经颠覆和消解了传统古典美学的形而上学的美的本质观,由实体本体论和二元对立认识论转向了关系本体论和实践认识论,把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紧密联系起来,给"美的本质"注入了新的生机。20世纪90年代的"后现代实践转向"则把"美的本质"引向了多层累、多视角、开放性的研究和探索途径,给"美的本质"打开了新思路。实践转向和实践分析给"美的本质"的解密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思路和途径。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后现代实践转向 美的本质 关系本体论 实践认识论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CZW017) 教育部2008年度人文社科青年项目(08JC751016)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美的本质”(或“美是什么”)究竟是“没有意义的”“伪命题”,还是美学研究的“不可或缺的”“核心命题”,近年成为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认为其是“伪命题”似乎还是一种时髦观点,颇受一些人的青睐,在一些美学爱好者中间颇受热捧。其实,这种“伪命题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志荣;实践论美学的发展历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章池;;马恩悲剧理论在20世纪中国接受影响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曾繁仁;;乐黛云教授在比较文学学科重建中的贡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王焱;论三大类型中西古典悲剧的差异性[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4年02期
5 赵歌;;竞技跳水的美学和符号学释义[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6 张黔;心理化——实践美学发展的一条线索[J];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侯宏堂;;20世纪90年代中国实践论美学的自我反思[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陈洪娟;庸音中的逸响——论南朝骈赋的生命之美[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10期
9 罗克凌;;论寻根小说景象描写中的宗教“神秘”——以张承志和史铁生的创作为个案[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欧阳友权;世纪视野中的蒋孔阳美学[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舒携溺;舒挽溺;;人类精神是艺术创新之魂——兼论形象思维与艺术形象[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2 朱立元;;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中西文化之本原性差异[A];东方丛刊(1994年第1辑 总第八辑)[C];1994年
3 陈望衡;;美是自由的形象——蒋孔阳美学本体论述评[A];东方丛刊(2001年第3辑 总第三十七辑)[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道麟;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时红;实践论美学在中国[D];浙江大学;2011年
3 董宏;蔡仪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陈灵强;十七年“革命历史叙事”生成与建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源;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中国新时期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杨波;生存论视野下的审美超越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7 陈海静;审美自由论[D];复旦大学;2003年
8 白晨曦;天人合一:从哲学到建筑[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张建;立美教育认识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冬梅;产业化旋流中的艺术生产——当代中国艺术产业化问题的理论诠释和实践探索[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真;兔鸭之谜[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毕小蕊;中西方“移情说”物我关系差异探源[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赵涓;突厥语文学与汉语文学殉情故事人物变形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程倩;从新时期高考作文看中学语文教育的美育走向[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乔宇沫;论我国当代动画电影中丑的形象塑造[D];南昌大学;2010年
6 敖丽芳;“美”的语义分析与文化特征[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向颖;对立的思考[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8 熊保莹;明代志怪传奇小说中的妖怪形象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刘佳;《红楼梦》中“愚”的美学意蕴探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贾正;老舍小说的审丑化倾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正己;美的本质是人[J];中州学刊;1987年03期
2 王世德;对“美的本质”的新认识[J];天府新论;1987年02期
3 童立云;对应美学和艺术——美的本质与艺术的激活效应[J];美术;1987年06期
4 王岗峰;《大希庇阿斯篇》价值重估[J];东南学术;1998年06期
5 泓峻;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J];中州学刊;1998年01期
6 赵伯飞,闫星,韦统义;浅析黑格尔的美的本质论[J];理论导刊;2002年12期
7 胡健;从美的本质到审美活动——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转向[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刘三平;美学是如何被讲述的[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陈孝尉;试论“美之迷” 的症结[J];贵州社会科学;1990年12期
10 陈泽翠;论美的本质[J];兰州学刊;198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国良;;美的本质新论[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韩书堂;;文化多元主义与美的本质问题:关于形式化的历史[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王旭晓;;中国美学的历程与转向[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4 张德兴;;自然美:从生态美学的角度看[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郭昭第;;美学的学科困惑、根源及策略[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潘必新;;美,自由的生命表现之花——马克思美学思想新探[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马正平;;“美”字“六书”与“本义”研究述评[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杨存昌;顾大伟;;和谐美学、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9 刘士林;;中国美学的学术问题[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10 李志宏;;60年来美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与科学化阐释——认知美学概述[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青年出版社 邓中和;书籍的印制与装订之美[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2 高京;美是人类最壮丽的诗篇[N];人民政协报;2011年
3 仲言;文化何必拿“美女”说事[N];人民日报;2004年
4 ;东西美学的邂逅[N];光明日报;2010年
5 张黔;物象美学的理论基础[N];光明日报;2003年
6 本报特约记者 杨玉娟;世界美学大会与中国[N];中华读书报;2010年
7 武汉大学哲学系 陈望衡;把评价打造成“一流”[N];社会科学报;2003年
8 乔燕冰;比“太美”更可怕的是什么?[N];中国艺术报;2011年
9 王铁仙;何日重现高校作家群[N];解放日报;2001年
10 兰方;技术生成人文精神[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正江;中华人民共和国美育的命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春媚;“审美经验”再认识[D];扬州大学;2011年
3 史磊;新中国美学课研究(1949-1965)[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领域[D];西南大学;2011年
5 陈火青;大美无美:庄子美学的反思与还原[D];西南大学;2012年
6 李雪垠;着装意象审美生成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胡俊;对接与缝合:新方法建构新美学[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8 包妍;意识形态下的美学突围[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吴时红;实践论美学在中国[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岩;和谐与自由的统一[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千;电脑音乐对传统音乐实践活动的影响之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彭爽;蔡仪前期美学思想探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4 宋婷;和谐社会视阈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5 王葵;职业形象内涵的探讨[D];西南大学;2011年
6 徐炫;自然何以为美?生态主义视野中的蔡仪美学[D];西南大学;2010年
7 王慧;《当代美学的“生活论”转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徐秋雅;吕荧文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李道忠;蒋孔阳美学思想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10 周子乔;反思当代中国美学之哲学基础[D];湖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037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103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