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悲剧与死亡——论悲剧的美感及死亡意象的审美特质

发布时间:2017-11-02 23:33

  本文关键词:悲剧与死亡——论悲剧的美感及死亡意象的审美特质


  更多相关文章: 悲剧 死亡 美感


【摘要】:随着20世纪的远去,消费享乐时代的到来,趋乐避苦日渐成为时尚, 大众审美文化日益泛滥,人们拒绝崇高、消解诗意、告别悲剧,而追求休闲放松、迎 合平庸普通、拥抱喜剧逗乐,从而使得让人饱受悲苦、备受折磨的悲剧愈来愈处于 一种尴尬的地位。然而,现实的悲剧性仍然时时存在并且困扰着大众。在大众审 美文化的潮起潮落中,仍有悲剧的回声。加之悲与喜乃是相对而言。鉴于此,本 文从悲剧中屡屡涉及到的死亡切入,对悲剧主人公的死亡与悲剧审美效应的关系 作一番探讨论述,以阐明死亡意象在悲剧中的审美作用。笔者以为,悲剧主人公 的死亡是促使悲剧之悲情向美感转化的“催化剂”,并且,主人公之死将悲剧的美 感升华到一个更高层次。通过欣赏悲剧,可以使审美主体的生命拉紧,且日益丰 盈,使沉闷单调的日常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生命的否定。人的存在是“向死而生”。死亡作为人的存在的最大可能 性,总在前方悬欠着、威逼着。死亡是对生命的否定。悲剧作品中所涉及到的主 人公的死亡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死亡现象,而是对现实中死亡现象的消解与美 化,是一个艺术化的死亡意象。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生命的有限性,因而需要借助 于情感和想象等意识活动来反抗和超越死亡。其主要的反抗方式有宗教和艺术 两种。宗教靠信仰克服死亡、超越死亡;而艺术则靠想象力虚设一个生命永恒的 艺术空间和境域来满足人不朽的欲望。艺术家从艺术创造过程中感悟生命的不 朽,以艺术的物化形态作为生命不朽的象征。作为艺术的悲剧以诗化的诗言来描 摹主人公的死亡,就是为了消解现实死亡带给人的紧张、忧虑和不安,是为了有效 地超越死亡。 二、悲情与美感。悲剧性是悲剧的核心内容,悲剧意识是对悲剧性的文化把 握,其载体是悲剧性艺术。悲剧的内容总是令人悲伤痛苦之事,而欣赏悲剧却能 一1 一 给人以快感。人类的情感认识活动都涉及主体、客体和活动三个要素c从客体方 面说,悲剧快感产生于其形式对内容的压倒,以艺术手段对悲伤的内容进行处理, 从而造成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使主体能以审美态度去对待。从主体方面说,人的 情绪反应既是大脑的机能,又是心理的作用。从生理角度看,,人的大脑中枢神经 活动具有扩散性,易侵入邻近区域,使痛苦与快乐相伴发生。从心理上说,人的兴 奋过程与抑制过程会互相促进、互相转化,使痛感与快感相夹杂。从悲剧欣赏活 动来说,悲剧的内容总与主人公的受挫、遭难和死亡有关。死亡是对生命的否定, 也就是对美的否定。根据“心理堵塞”法则,死亡对生命的否定恰恰是加强了生命 的审美价值和意义,也就是使死亡带上了一道眩目的美的光环。 三、死亡意象的审美价值。死亡是促成悲情向美感转化的“催化剂”,并且提 高、升华了这种夹杂着痛感的美感。死亡的悲剧主人公的性别不同,其死亡的审 美价值和意义也不同。男性主人公之死多体现伦理道德意义的崇高;女性主人公 之死多体现为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弱美。此外,具有个性化色彩的不同的死亡方 式也具有不同的美感。因此说,悲剧艺术文本中的死亡意象是审美领域的黑色花 蕾,它会蜕掉恐怖的外衣而显出诗意的美。死亡之美属于美的最高的虚无状态和 悬浮状态,也是精神的极大审美自由,只有在死亡的体验中才能真正体悟到美的 快适和愉悦。死亡意象之美感是一种否定的喜悦,痛感中的快感。因此,悲剧审 美会使审美主体意识到生命的有限性,看到人性的可贵,会激发其生命力,且使之 日益丰盈,充满激情地去感受,去生存。 总之,无论现世主义如何泛滥,消费时尚如何汹涌,死亡的阴影总是笼罩着每 一颗现世的灵魂。现实悲剧性依然存在,悲剧性艺术仍未退场。靠否定增加喜悦 的悲剧仍在引导人们反抗死亡、超越死亡。欣赏悲剧是一种纯精神性的审美活 动,悲剧快感的发生是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和审美活动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悲 剧快感的强度与主人公所遭受的灾难、挫折及死亡等否定因素的惨烈程度有关。 死亡是最惨重的否定,故而是促使悲情向美感转化的契机,而且使悲剧的美感得 以提升和跃迁。
【关键词】:悲剧 死亡 美感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B83-0;I0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关键词>4-5
  • <英文摘要>5
  • <英文关键词>5-7
  • 引 言7
  • 一、生命的否定7-14
  • (一)人生的大限7-9
  • (二)死亡的超越9-14
  • 二、悲情与美感14-30
  • (一)形式对内容的压倒14-23
  • (二)否定的喜悦23-26
  • (三)悲情的转化26-30
  • 三、死亡意象的审美价值30-38
  • (一)性别、社会角色与美感32-34
  • (二)死亡方式与美感34-38
  • 结 束 语38-40
  • 致 谢40-41
  • <引文>41-42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丽;;论《推销员之死》中表现主义手法的运用[J];电影文学;2010年09期

2 郭秀平;;女性爱情的救赎与反叛——比较《苔丝》与《雷雨》[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年03期

3 臧国书;;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死亡叙事的审美意蕴[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素凤;论《推销员之死》的悲剧美[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文娟;论《莎乐美》的唯美性[D];山东大学;2008年

3 陈明明;对古希腊悲剧艺术兴亡的思考[D];安徽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336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1336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c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