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弘扬:时代之需
本文关键词:传承与弘扬:时代之需
更多相关文章: 美学传统 现代新儒学 宗要 梁漱溟 道家美学 审美人格 文化哲学 鲍姆加登 中国美学研究 牟宗三
【摘要】:正20世纪以降之中华美学的现代格局,以美学的守成主义、自由主义和激进主义为其基本构成。这一点迄今大致依然如此。它们均因时代之需应运而生,可以构成21世纪及其未来中华美学的基本走向。其间守成主义美学,尤为重视美学遗产、传统的传承与弘扬。"五四"以来,以"儒"为宗要、以梁漱溟为代表之"现代新儒学"的美学精神,作为东渐之西土"德、赛二先生"的一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20世纪以降想源泉的尊重与发扬。王国维对康德、叔本华等哲学、美学的之中华美学的现研习与译介,始于1898年。其于1903至1905年间所集中撰写、代格局,以美学发表的诸多著论,成为此后大举入渐之西方自由主义美学的时的守成主义、自代先声。王氏《三十自述(》1907)曾云:“伟大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汀阳;美学只是一种手法[J];人文杂志;1996年02期
2 周玉燕,吴德勤;试论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干地位[J];哲学研究;1986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天德,张宗福;从神本走向人本——殷商西周时期的文化特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厚实;郭彤;;宫体诗与花间词文本生成背景比较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3 陈祥明;;注重形式美与提高鉴赏力——中国绘画鉴赏的理论与实践[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李洵,陈徽;康德的普世伦理之善恶概念[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5 刘力永;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批判形而上学的根本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6 秦淮;;梁漱溟的中国哲学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方国武;;从“物”的形式到“人”的形式——康德形式美论的理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吴先伍;庄子智慧说[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9 陈元贵;;艺术人类学视角与“美的规律”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黄超;;风景区出入口道路沿线地区控制规划浅析——以九华山佛光大道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继刚;;佛山陶塑艺术的传承与创新[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杨春鼎;;形象思维的环节和过程[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3 杨春鼎;;形象思维研究与新的科技革命和教育革命——纪念钱学森倡导思维科学研究三十年[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4 杨春鼎;;形象思维研究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意义[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5 朱存明;;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史书写的形态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姚亦锋;;探讨“风景园林”“景观”概念以及相关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7 金爱秀;;汉画像的创作心理[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陈广;魏晓阳;鞠辉;;汉代信仰神仙化趋向世俗化演进的端倪——汉画像石“应龙、羽人射兽”析[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刘小磊;鞠辉;;南阳陈棚汉代彩绘画像石墓三幅画像的考析[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刘泰然;陈雪;;图像意志与时间意识:对一种“看的方式”的梳理与分析[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吴倩;儒家超越之路的现代探寻[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郭胜坡;二十世纪易学本体论的两条基本路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7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吕伟;体用之间[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雷国雄;不确定性、创新不足与经济演化[D];暨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颖;谈水彩画的装饰性语言[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振宇;中国古代思维模式下的传统造园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田斌;儒家文化与中国国家形象重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思齐;《新序》《说苑》小说价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春香;从翻译美学角度看霍译《红楼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郭艳凤;海德格尔与庄子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胜军;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古典诗词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世敬;论黄慎人物画造型的审美特征[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许莹莹;侗族风雨桥的生态审美意蕴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能;非主流或边缘化:美学深化的必经之路[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杨富斌;建构世界美学的一个转折点——“美学与文化:东方与西方”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要[J];哲学动态;2003年01期
3 刘成纪;为什么是物象美学[J];美与时代;2003年07期
4 张玉能;中国当代美学建设需要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评刘士林的《澄明美学——非主流之观察》[J];中文自学指导;2004年02期
5 谌兆麟;弘扬以人为本的优良美学传统[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刘大先;;中外交流中的美学寻求——高建平研究员访谈录[J];文学教育(下);2007年06期
7 郭珍明;;汉语美学语境中的神学美学之思[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8 李天道;;老子美学的现代方法论意义[J];当代文坛;2008年05期
9 郭珍明;;汉语美学语境中的神学美学之思[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10 汝信;;适者生存 美者优存——评《新人间美学》[J];求是;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进行学术讨论[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2 丁国旗;;美作为一种更高的法则——论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价值祈向[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3 劳承万;刘成纪;程相占;崔平;刘士林;;非主流美学与中国美学理论创新笔谈[A];东方丛刊(2003年第4辑 总第四十六辑)[C];2003年
4 王杰;;美学怎样“转换”成意识形态?[A];东方丛刊(1997年第4辑 总第二十二辑)[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宪;让美学走进教材走出校园[N];中华读书报;2004年
2 汝信;美学也应关心民生[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3 潘玲妮 郝赫;人生论美学与中华美学传统[N];光明日报;2014年
4 北京大学 彭锋;美学在多样性中重新定向[N];光明日报;2010年
5 程勇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休闲时代美学出路在于审美经济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程惠哲;理性与诗性的结合[N];人民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明;在美学的转捩点上[D];复旦大学;2006年
2 彭水香;《美学与艺术批评杂志》与美国分析美学[D];西南大学;2012年
3 周舒;20世纪英美美学原理的对象和范围[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4 刘旭光;海德格尔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3年
5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领域[D];西南大学;2011年
6 傅松雪;美在生成:时间美学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盛卓;20世纪80年代的体验美学[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孙琳;现代都市人生活状态的美学反思[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潘岗;老子的非主体美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4 邹广艳;利奥塔的崇高美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史丽娜;把美迎向此岸的第一人[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6 邵珂佳;科学与美[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7 赵新雅;探究现代性“美育”思想的中国化过程[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蒋虹;论刘小枫早期美学思考与转向[D];中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512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151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