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中国古代感物美学的体验性

发布时间:2017-11-12 03:17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代感物美学的体验性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古代 感物美学 审美创造 体验性


【摘要】:体验是中国古代原本就有的概念,并非来自西方。中国古代的直观思维注重具象、直觉,追求感应、感悟,截然不同于西方的逻辑理性思辨。感物是中国古代的审美体验概念,在它的身上融合着审美体验的诸多特征。体验本身是神秘而不可言说的,对它的一些特征的认识也是有限的。中国古代感物美学具有瞬间感悟性、自然自由性、生命直观性、审美意向性等体验性特征。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深圳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感物美学研究”(14BZW03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3-092
【正文快照】: 体验是中国古代原有的概念,并非来自西方。中国古代的直观思维注重具象、直觉,追求感应、感悟,截然不同于西方的逻辑思辨。这种思维因为具象,所以生动;因为感应,所以神秘;人们只能意会,无法言说。这便导致体验概念的产生。南宋朱熹《四书或问》云:“其曰非体物而不遗者,其孰能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动画叙事语境探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李云飞;;先验还原与现象学的世界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赵光旭;;现象学与华兹华斯的情感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李云飞;;从纯粹自我到习性自我——胡塞尔发生现象学的引导动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周建国;;忧生之嗟与自由之鸟[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岳五九;;薛能诗歌渊源初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陈雪;;论山上忆良《贫穷问答歌》的思想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丁慧琴;;语文教师个性化阅读能力培养要素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9 侯洁云;;陶渊明和湛方生——弥合与疏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10 肖进红;;陶渊明人格之我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淑梅;李淑云;;论哈罗德·拉斯韦尔“五W”传播模式视野下的托马斯·阿奎那美学思想[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铮;;简论人类文明的艺术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3 高坚;高红艳;;新闻理论研究中的方法论试探[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4 吕进;;重庆与20世纪中国新诗[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5 丁耘;;关于《现象学之基本问题》中若干译名的讨论[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郑丹平;;孔子“诗教”探析[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陈向兵;;“精度抽象”:未来艺术的一种可能——以钟曦作品为例[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8 周海燕;;译诗中的“做诗”成分[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一辑)[C];2004年

9 王策;;“事实”概念的认知与逻辑重建[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

10 丘山石;;“处所”的追寻:“遁四获我心,蛊上庸自保”[A];朱子学与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崔成成;陈寅恪“文史互证”思想与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7 杨玲;林译小说及其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戴天放;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10 肖曼琼;翻译家卞之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媛媛;中国意象油画的色彩表现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吕铮铮;中国当代艺术中艳俗因素研究与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文英;文征明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何丽;两宋的僧诗批评[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域铖;宋诗对白居易诗的受容与超越[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冷淑敏;再论王绩的慕陶情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丁仪;初中语文沉浸式阅读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王景龙;陶渊明的政治情结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程晓;论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诠释学[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启光;;感物拾零(四首)[J];山东文学;2007年12期

2 刘桂华;;“感物”说:一种关于诗歌发生的重要理论[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李健;;中国古典感物美学中的“心”与“物”[J];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2012年00期

4 钮宇大;;词山放踪(感物篇)[J];黄河;2002年05期

5 童庆炳;《文心雕龙》“感物吟志”说[J];文艺研究;1998年05期

6 常鸿雁;;我之感物吟志观[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0年06期

7 刘一宁;;刘勰“感物吟志”说与柏拉图“摹仿”说的比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李健;钟嵘的感物美学[J];文学评论;2004年05期

9 宁仁选;诗人感物 联类不穷——读《流光鸟》兼谈新诗的文本和形式[J];阅读与写作;1999年06期

10 杨永良;中国南北朝文论中的“感物”说与日本早期文论[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缪军;;情以物迁 辞以情发——魏晋诗文感时感物与《诗经》[A];诗经研究丛刊(第四辑)[C];2003年



本文编号:11740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1740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2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