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20世纪80年代“美学热”的理论谱系与价值重估

发布时间:2017-11-21 15:37

  本文关键词:20世纪80年代“美学热”的理论谱系与价值重估


  更多相关文章: “美学热” 知识场域 意识形态 现代化 话语权


【摘要】: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美学热"绝非仅仅是文学和美学层面的话题,其生成机制、话语内涵和思想脉络,都与中国现代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变革密切相关。在"手稿热"、"译介热"、实践美学与文艺美学的表征呈现中,凸显的是从美学自律到社会启蒙、从知识场域伦理和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拮抗关系。"美学热"的理论谱系也并非仅仅指向学科自身,而是指向新时期的知识生产机制和知识分子的公共话语权。知识"大生产"与"有限生产"双方此消彼长、人学取向的西学资源与马克思主义框架体系相互规约,共同促进了知识的现代化转型。此种理论探索并没有伴随20世纪90年代的知识分化与美学边缘化而停止,相反,它所确立的场域伦理、现代视野和人学启蒙思路将继续长久而深刻地影响历史,以文化研究的视角重新以"共通感"的形式渗透进中国现代转型的公共性批判与建设之中,为主体的自由和解放而不断努力。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现代性视域中的艺术自律问题研究”(10BZW002)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空间美学的建构与后现代美学理论新变”(2016—qn—081)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正如伊格尔顿在《美学意识形态》中所指出的,美学作为一种理论话语,总是特定时代和文化语境下特定群体的理论设定,不可能脱离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政治意识形态、文化思想变革、文学审美实践等因素。通过对美学意识形态的分析,伊格尔顿力图表明的是:美学话语的建构与社会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万军;赵友新;;儒家伦理量刑观与当代伦理量刑要素法定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2 张琳;;外来者眼中的乡土世界——对韩少功小说的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3 臧运峰;建设当代中国的公共话语空间[J];滨州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4 李静;;试论王小波小说的先锋性因素[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马莉;;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传承[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6期

6 曾长秋,罗莹;近20年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综述[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张勇;郑曙村;;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与政府治理[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王慰;论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素质[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9 凤卓;;王小波杂文中的“我”[J];巢湖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邓阿宁;西方文学中的人文精神[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古远清;;90年代的文学批评特证[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4)[C];1999年

2 秦仁猛;;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吕红日;教师“知识分子”角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阳;当代文学生产机制转型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敏;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精神成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鲁美妍;当代知识分子小说60年的发展历程和文学价值综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虞昕;论网络时代中国电影批评场域的主要特征[D];上海大学;2011年

7 耿淑玲;基于人文关怀的科学课程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俞佩淋;作为症候的“文革”记忆书写[D];浙江大学;2011年

9 王艳荣;1993:文学的转型与突变[D];吉林大学;2012年

10 李庆勇;穿行在艺术女神与经济巨人之间[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萍;用生命探寻文学的夜路[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凤卓;王小波杂文话语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迟晓明;加强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员人文素养的必要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何贵英;论和谐社会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路径选择[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姚徽;《上海文学》对新时期文学的贡献[D];河南大学;2011年

6 王小红;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D];西南大学;2011年

7 何建委;情志和理想:爱因斯坦的科学追求与人文精神[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浏;论当代中国法治人文精神的缺失及建构[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丽娜;生存的困境与人性的挣扎[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江;1990年代的“人文精神”讨论[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尤西林;;“美学热”与后文革意识形态重建——中国当代思想史的一页[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姚文放;;新中国的三次“美学热”[J];学习与探索;2009年06期

3 赵士林;;对“美学热”的重新审视[J];文艺争鸣;2005年06期

4 胡宗勇;;论第三次“美学热”中美学研究的泛化[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5 胡宗勇;;论第三次美学热中学界对马恩美学观的阐述与发掘[J];文教资料;2012年31期

6 胡健;;复兴的美学——对新时期“美学热”的反思[J];美与时代(下);2011年01期

7 刘春阳;;社会学视野中的20世纪中国“美学热”[J];文艺研究;2014年06期

8 马奇;《美与艺术》序[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9 ;2012年的本刊[J];美与时代(上);2011年09期

10 刘晟;可贵的探索 丰硕的收获——评柯汉林《美的形态学》[J];学术研究;199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姚文放;;新中国的三次“美学热”[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馨曼;;马克思《手稿》与中国美学热[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秦晓寒;中国1980年代的“美学热”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胡宗勇;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美学热的缘起[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3 于U,

本文编号:12114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2114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b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