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美学之“天人”交相构成论
本文关键词:中国环境美学之“天人”交相构成论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古代环境美学 “天人”交相构成 一天人 齐万物
【摘要】:中国古代环境美学以天人一体、天人合一、阴阳合一、道法自然等为学理依据,在审美诉求方面推崇"人"与"天",即人与环境的和谐。中国古代环境美学的生存智慧就是如何实现齐万物、一"天人"的问题,即解决"天"与"人"之间,也就是"人"与生存环境、自然环境如何交相构成的问题。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古代环境美学思想专题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AZD029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中国古代环境美学总是借助人与生存环境间的审美活动以促使“人”融于天地化育之中,致使人的生存活动诗意化,以沁润心灵,建构圆融与完美的人生。在中国古代环境美学看来,天人原本是一体、合一的。所谓“天”,即“人”之外的自然万物。中国古代环境美学思想认为,“人”本身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天道;李尔康;;中国古代环境美学之学理探源[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2 刘长明;吴奎彬;;和谐假说——关于和谐何以可能的18个构想[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3 李天道;;中国传统美学“意境”之“意义域”开放性构成及其学理渊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向红;;“颜渊问仁”章试诠——从“仁—礼”与“人—己”关系看孔子“仁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毛红星;;析论传统娱乐文化开发在城市旅游中的作用及其前景[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3 麦小宇;;“雷神”小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4 查昌国,吴海波;“克己”重释[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5 廖永林;;先秦儒家礼制中的亲亲之情与政治制度建构的背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6 靳婕;;先秦时期的舞蹈艺术[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7 朱洪举;;“经”应如何阐释——论徐复观的“天命”解中隐含的经典阐释方法[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白立强;;思想政治教育之健康人格塑造的理性分析[J];保定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周国正;;孔子对君子与小人的界定——从《论语》“未有小人而仁者也”的解读说起[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姚小鸥;王克家;;《论语·宪问》篇“骈邑三百”解[J];北方论丛;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勇;;道德动机的两种观念:孔孟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爱智和宏道: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2 相力;卜然然;;略论先秦儒家的教化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牟颖;;首善之区需首善之思——首善之区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4 姚小鸥;王克家;;《论语·宪问》篇“骈邑三百”解[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5 廖名春;;《论语》“学而时习之”章新探[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6 曹美娜;;论“器”[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7 白子超;;孔子中庸思想再辨析[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马德邻;;也论儒家的修身之道[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靳琦;;中医“治未病”说略[A];2007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届全国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黎明;;中国古代“禁伐”思想中的生态意识研究[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4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春华;颜回资料辑考[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宋立林;“儒家八派”的再“批判”[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克标;西汉游侠与乡里秩序[D];湘潭大学;2010年
4 粟亮;庄子的自由之道[D];湘潭大学;2010年
5 徐骥;上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定篇”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陶艳;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珊珊;论和合思想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8 张佩兰;论当代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调适[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韩凌;法由道生—韩非的道法思想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连勇;初中思想品德课友爱意识培养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天道;和:中国传统生态美学之境域构成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刘长明;;教育的和谐使命与和谐教育思想的重构[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李天道;何燕李;;《周易》之“生生”美学精神与创新意识[J];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06期
4 刘长明,苏宝梅;伦理学的革命——从单向伦理到双向不对称伦理再到双向和谐伦理[J];文史哲;2005年04期
5 刘长明;;论“和谐剃刀”——以生态系统的自平衡机制为线索[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刘长明;;和谐发展与简单性原则[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12期
7 蒙培元;天·地·人──谈《易传》的生态哲学[J];周易研究;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国雄;;环境美学的建构性考察[J];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2 陈望衡;;试论农业审美愿景——新农村建设与环境美学[J];江淮论坛;2012年02期
3 聂春华;;试论环境美学中的身体问题[J];中州学刊;2012年05期
4 杨兆三;;满架蔷薇一院香——环境美学漫笔[J];中国花卉盆景;1985年02期
5 陈望衡;;环境美学是什么?[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6 N.费希尔,刘可欣;从美育到环境美学[J];国外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7 赵冬初,李连英;隐逸文化对中国古代环境美学的贡献[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8 王卫东;环境美学的学科定位[J];民族艺术研究;2004年04期
9 彭锋;环境美学的兴起与自然美的难题[J];哲学动态;2005年06期
10 陈李波;;环境美学研究的新维度[J];理论月刊;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望衡;;培植一种环境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李丽;唐猛;;环境美学视域下的城镇化建设[A];2014年8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蒋劲松;环境美学:不仅仅是审美之学[N];中华读书报;2006年
2 王希;环境美:用感官去体验,还是用理性去分析?[N];中华读书报;2006年
3 刘蓓;西方环境美学理论[N];文艺报;2004年
4 王希;美,很远,又很近[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赵秀福;天地有大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文臣;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擎昊;论环境美学与当代人的生存境遇[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2 范昌丽;秦汉环境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张馨尹;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思想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张露;“在场”审美经验下的场所营造方式初探[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5 张婷;环境美学视域下的龙门阁景区景观设计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136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213668.html